临汾新闻网讯 一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朴实话语,“第一书记”王计平三年来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2015年,在隰县地方税务局工作的王计平前往阳头升乡宋家河村任“第一书记”。这些年,他不分昼夜、节假日,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困难,积极和乡党委取得联系,和村委主任联系,和大学生村官一次又一次深入贫困户家中摸底、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为贫困户尽快脱贫摘帽做了大量筹备工作。
采访中,王计平脱口而出:“宋家河村委下辖6个自然村,宋家河、上胡垣、下胡垣、枣庄河、苏家庄、圪兰垣,212户、741口人,其中62户贫困户,182人属于贫困对象,几年来,通过政策扶贫等措施,已经有58户摆脱贫困。其中,易地移民脱贫7户,解决低保脱贫27户,任职乡村保洁员脱贫两户,任职护林员脱贫两户,办理小额贷款栽植果树脱贫12户,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脱贫8户。下一步,我们为15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为17户贫困户联系入股‘大象养殖集团’,具体养殖生猪,走自主脱贫道路。”
宋家河村委距离县城40公里,虽然路程不远,可山路难行,每次大约行驶一个小时的车程。由于王计平在工作中担任着主要工作职责,当收税工作忙的时候上,扶贫与税收,两头都不能耽误。因此,他在自己的日记里提到,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唯一不同就是白天行驶,车开得快些;夜晚在路上行驶只能凭借着车灯,开车需要更稳重、更慢一点。没有日夜的奔波工作已成为常态。
王计平在宋家河担任第一支部书记期间,积极联系交通部门为该村硬化宋家河村道路,联系电业部门安装路灯;初夏,玉米遇到干旱,他主动联系地税部门为该村投资水管、水泵,解决了五千亩干旱玉米浇灌问题。几年来,为该村9户贫困家庭孩子考上大学资助学费,及时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2017年秋天,宋家河村76岁老人宋福生老伴患膀胱癌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两个儿子在医院照顾老妈妈,宋福生只身一人在自家玉米地里收玉米。王计平得知贫困老人宋福生的情况后,当即联系县地税局青年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帮助贫困老人收玉米。宋福生老人感动地说:“你们一天干了我十天的活,地税干部是好样的,党的干部就是好样的!”日落西山,地税志愿者离开玉米地很远了,宋福生老人依然站在玉米地边上挥手道别。
“当驻村工作队队长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王计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当得知宋家河自来水因地下水管断裂影响村民吃水时,他积极和县水利局分管人畜饮水领导联系,实地查看存在的问题,积极和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一起想办法,最终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星期后,群众吃水问题得到了解决。王计平说:“做好扶贫工作,关键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石书民)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