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高宝亭:披星戴月去清收

2019-08-22 09:08: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高宝亭,一名年届不惑的山区农信社副主任,是翼城联社今年上半年个人清收不良贷款的冠军。他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绝活”,记者充满了好奇……

  高宝亭所在的桥上信用社是一个山区小社,地广人少,以前煤矿多的时候很是红火了一阵儿。随着经济转型,煤炭黄金时期已过去,桥上镇冷清了,经济下滑,很多人在农信社的贷款成了不良贷款。

  高宝亭是在2017年来到桥上信用社工作的,清收不良贷款是他上班后面临的最头疼的事情。

  高宝亭1994年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基层信用社,在多个信用社、多个工作岗位上待过,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高宝亭人缘好,能够与周边的人打成一片。要开展清收工作,就必须先了解被清收对象的情况。为了摸清不良贷款人的情况,他深入到所包的每个村,与村干部、村民交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取贷款人的信息。他还加入村民微信群,从聊天中捕捉贷款人的信息。有一个贷户2007年贷款3000元,还了400元后,出外打工,一直没有音信。高宝亭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这名贷户在曲沃北董乡,但具体位置不清楚,无法寻找。今年4月份,他在下乡走访中了解到这名贷户回村了。他急忙找到贷户家清收,这个贷户对高宝亭的到来很惊讶:“你来得真是太快了,我就是回村里办点事,住一两天就打算走了!”高宝亭说:“你的贷款迟早得还,且贷款数额只有2600元, 没必要为这么点钱列入失信名单,在自己的征信上留下不良污点。”这名贷户被高宝亭的话打动了,很快到银行取钱把本息都还了。

  高宝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的这一优良品质成为他清收不良贷款的一个“秘密武器”。良狐村李某是他的客户,5年前经营货车运输,因意外事故,亏损严重,为了躲债,李某携全家人外出打工,几年来无法联系。高宝亭就多次与其岳父、岳母沟通,希望获悉李某的联系方式。但其岳父、岳母就是不说,抵触情绪很大。今年3月份再次清收时,高宝亭刚进家门就被刺鼻的煤气味呛着了,一问才知前一天烟筒坏了,家里没有年轻人,老人又行动不便,只有凑合着。高宝亭觉得这样对老人身体危害太大,还存在安全隐患,就主动到镇上买了几节烟筒送到老人家,并帮忙安装好。他的行动深深打动了老人,安装完后,老人拿出手机拨通了女儿的电话,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叮嘱女儿一定要支持高宝亭的工作,并把女儿、女婿的详细住址与联系方式告诉了高宝亭。随后,高宝亭通过数次电话沟通,与李某商定了还款计划,为防止夜长梦多,高宝亭又两次远赴李某的打工地,一举收回此笔贷款本息20400元。

  高宝亭肯动脑子,为了清收回不良贷款,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今年他收回了一笔19万元的不良贷款,这是他收回的单笔金额中最大的一笔。这笔贷款的贷款人找不到,但担保人能找到。他就在担保人身上下功夫、找突破口。给他们讲失信的危害和对征信的影响,并通过联社风险部门的配合支持,终于做通了担保人的工作,担保人出资还清了贷款。2008年,庄里村有一农户在农信社贷款4万元。由于情况变化,这么多资金马上用不了,他就将4万元临时借给了亲戚。亲戚借钱后没能及时还款,造成贷款人无力偿还。高宝亭多次上门催收,贷款人都以种种理由推脱。高宝亭认识到要做通这个亲戚的工作,才能解决难题。为此,高宝亭与用款人多次电话沟通,给他讲清政策和道理,并让贷款人给用款人打电话、微信聊天施加压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用款人从北京转回钱,贷款人还清了贷款本息。

  今年上半年,桥上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140余万元,高宝亭一人就清收了72万元,占到了该社清收的一半,并且夺得了翼城联社清收不良贷款的第一名。当问及高宝亭在清收不良贷款上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清收不良贷款没有诀窍,就是要肯吃苦、下苦功夫!”高宝亭所包的庄里、上交、良狐三个村,都离桥上信用社比较远。在集中清收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村里跑。在他值班的时候,就趁下班的时间去村里跑,经常是披星戴月地清收。桥上信用社主任李龙江说:“高宝亭除非家里有事必须回去外,其余时间都在单位或者村里跑清收。”

  对于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高宝亭有个明显的感受:“随着国家征信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打击‘老赖’力度的加大,现在整个社会的信用氛围逐步变好了,贷户感觉有压力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比以前好做了!”

  记者 李永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