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宝贵正在进行健康宣讲。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隰县医疗集团城南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在辖区开展主题为“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的宣教活动。下午3时,活动在城南乡七里脚村准时开始,隰县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主任、城南乡卫生院院长马宝贵从一个“玻璃人”的故事讲起,引起了现场群众浓厚的兴趣……这已经是马宝贵今年进行的第28次宣讲活动了。
在隰县城南乡卫生院,一块块展板、一张张照片都刻印着马宝贵带领医疗小分队服务群众的足迹,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一次义诊活动中,一位村民用手机拍的……”城南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指着展板上的一张照片说。2017年7月31日下午,城南乡留城村村民王计明家的院子里非常热闹,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到齐了,男女老少计四五十人,有孤寡老人、有因病致贫的大病患者,还有拄着双拐来的残疾人。大家把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围得水泄不通,这是马宝贵带领团队来村里开展健康扶贫活动的场景。
忽然,大门外传来一声呼叫:“马院长!马院长!有人晕倒了……”正在给村民宣讲扶贫政策的马宝贵赶快放下话筒,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呼救现场。原来是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李凤莲在门口晕倒了。当时,李凤莲躺在地上,双目紧闭、呼吸微弱、神志不清。“快!快!救人要紧……”留城村的乡亲们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催促着医务人员赶快想办法救人。
马宝贵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果断确定施救方案,告诉大家不要惊慌、先不要移动患者,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银针,进行穴位针刺抢救。大约有四五分钟,李凤莲有了明显的呼吸,随后眼睛慢慢地睁开了,围观的群众高兴地说:“醒了!醒了!多亏有马院长在跟前呀……”
在马宝贵的办公室,挂了许多面锦旗和牌匾。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锦旗和牌匾的背后都是马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死神征战的印证。
2011年初春三月的一个傍晚,上太平村村民刘计彦神色慌张地赶到卫生院找到马宝贵,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他81岁的老父亲患心肌梗塞多年,今天病情突然加重,现在是只见出气、不见吸气,请他快去救人……人命关天,马宝贵二话不说,带上药品和器械,在夜色中直奔上太平村,经过三天的抢救和治疗,终于把老人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老人痊愈后,家属专程给卫生院送来一块写有“医德高尚 妙手回春”的牌匾。刘计彦哽咽着说:“马院长,其实,那天我们已经把棺材和寿衣都准备好了,是您把我父亲救了回来,您真是咱庄户人的好医生啊。”马宝贵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我们应该做的。”
2015年6月2日深夜,一位在隰县打工的四川籍农民工刘德彬突然剧烈腹痛,被工友抬到城南乡卫生院求救,正在值班的马宝贵立即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由于乡卫生院条件所限,不能手术,他立即安排救护车转诊到县医院救治。当时,患者出门在外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家人和工友都没带钱,众人犹豫不决。马宝贵得知情况后对他们说:“救人要紧,不要怕,我给你们想办法。”救护车拉响了警笛,向县人民医院驶去。后来,刘德彬才得知,是马宝贵用他刚发的工资垫付了医疗费,县医院及时施行了手术,使他化险为夷。县医院的手术大夫说:“多亏送来的及时,要是迟来20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术后,刘德彬激动地说:“马院长是我的大恩人,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刘德彬出院后,全家人一起给马宝贵送来一面锦旗,千恩万谢才离去。
仅从2017年开始,马宝贵走进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地方,为群众带去110余场健康知识宣讲和义诊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达12000余人次。从医30多年来,马宝贵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之中。如今,快到知天命之年的他,还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信念,吃住在卫生院,全天候守护辖区百姓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奉献之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用自己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影响和带动了全院职工工作积极性,带出了一支团结、敬业、实力雄厚的医疗服务团队,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以扎实有序地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春华秋实,马宝贵所在的城南乡卫生院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卫生院院长和先进工作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众多的荣誉,马宝贵没有骄傲和满足。在县乡一体化改革的大潮中,他又被县医疗集团委以重任,他向集团领导立下军令状:“用三年时间,让全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走到全市先进行列。”
记者 郝海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