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23岁的田飞升踏上安泽中学的三尺讲台,成为学生们的田老师;19年后的今天,42岁的他忙碌于唐城中学,称谓也变成了田校长。
19年来,他将爱心与热情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农村教育。“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0—2011年度临汾市文明和谐创建先进工作者”“临汾市‘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培训优秀学员”“三晋名校长”……这些荣誉,见证了他“一生执著为学生”的承诺,也浸透着多年来挥洒的汗水。
地处安泽县唐城镇的唐城中学,在田飞升的带领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回想刚到这里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教师办公室里,教师们埋头备课的认真态度让他心动,但静寂的办公气氛让他心急;教室里,尽管教师讲得“风生水起”,但有些学生“昏昏欲睡”,学生的低迷状态令他心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田飞升决定,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学校要更好地发展,达到更高的层次,必须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经过半年的调查与实践,他挖出了问题,找准了症结,管理思想由此开始。2010年12月26日至27日,他带领全校教师远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力图通过“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广开眼界,求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真经”。安泽县教育史上首次的“杜郎口”之行,真正让教师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思想的洗礼,真正领略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魅力,全体教师的思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次更是坚定了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
考察回来后,田飞升组织教师召开交流讨论会,《唐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并于2011年2月开学时开始施行,唐城中学从此进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
讲台、讲桌撤掉,学生实行“餐桌式”座次,学生讨论变多了,开放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比学赶超”的氛围逐渐形成;教师的办公活跃了,研究力度随之加大。有了这些变化,他就要求教师以构筑理想课堂为目标,与教师不断探索讨论实践,形成具有唐城中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安泽课堂新天地。
“当学生待见的老师,办学生向往的学校”是田飞升的办学宗旨。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他自身不断学习,时刻用先进理念指引课堂。2012年3月,他邀请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崇善,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的问题。2012年4月26日,又带领教师第二次赴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采取有针对性的全程跟踪听课,使教师进一步开拓了思路,在课堂的总体节奏把握和细节打造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全面推进唐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缩小与名校的差距。与此同时,他大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课改目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目睹了教师由“苦教”到“引导”的转变,和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不仅如此,田飞升还根据学校实情,结合德育教育的需要,开展了校园艺术节、国旗下讲话、“写规范字、诵读经典《弟子规》、做文明人、说普通话”、“图书进班级、每日一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既达到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目的,又加强了书香校园建设,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数载历练苦苦耕耘,换来琼花满树馨香。如今的唐城中学,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本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临汾市综治办、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而且成为安泽县兄弟中小学校的参观学习对象。
面对荣誉,田飞升一笑带过。“‘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是我终生不变的承诺。”说这句话时,他的语气格外坚定。(记者 卞志强 实习生 刘静)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