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在山西师范大学家属院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在退休后的日子里,时常利用自己的特长——书法,为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并于近日将自己总结、积累的书法知识印制成了一本名为《墨草书花》的书。这位老人古稀之年仍集“众”爱好于一身,喜欢集邮、收藏漫画、钱币。为此,记者特意拜访了这位古稀老人——李振中。
12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73岁的李振中时,他正在书房里整理自己收藏的不同时期的漫画,进入书房,书香、墨香扑面而来,大小不一的书法作品堆成了小山。见到记者到访,李振中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收藏背后的故事。
“平日总会留意一些书法、漫画作品,一晃40年过去了,收藏的东西也渐渐多了起来,这几天我正忙着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李振中边说边将已经分类整理好的文革时期的漫画拿出来与记者分享,他在每幅画复印件的背面都进行了时间标注,让人一目了然。
除了收藏漫画外,集邮也是李振中的一大爱好。“有人把邮票叫作国家名片,比如邮票上印有党和国家领袖的图案,还有一些重大节庆和各地历史名胜,我觉得集邮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积存历史的过程。”李振中说,虽然在集邮的过程中,也遭遇过被骗的现象,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地对记者说:你看,这是我在一次旅游时购买的一本集邮册,当时由于时间紧,没有仔细看就买下了,等坐上车翻看时才发现有明显的赝品痕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振中摆摆手幽默地说,人不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吗,我现在可是‘百毒不侵’了!”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出生在洪洞县的李振中除了钟爱收藏外,书法则更是他一生的挚爱。李振中说:从小我对书法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无奈只能放弃专业的学习机会……”谈起一路走来的书法路,李振中陷入了深深地回忆:“在大学期间,我经常接触刻蜡板、刻教材等工作,因为字正方圆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夸赞。”大学毕业后,李振中被分配到阳泉矿务局任矿总工程师,空闲时间常买来字帖练习,日复一日使他写得一手好字,每到逢年过节,邻居们总会请李振中帮忙写对联,家逢喜事,也都会请他来帮忙写礼单。
1999年,被调回临汾的第二年,李振中任职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设法抽出时间练习书法,并常在学校组织书法学习培训和展览比赛,他的作品在山西师范大学和大同大学的书法作品集上屡获荣誉,不但他的书法水平提高了,还在学校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
说话间,在书柜的角落里,标有奖状证书的箱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翻看着满满的荣誉证书,李振中谦虚地说:写得不算好,这仅是个人的爱好而已。”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退休后仍不忘奉献是李振中的做人准则。“人们常用发挥余热来形容退休人员的生活,其实我的这颗心是一直都在发热!”李振中一直以这样的准则要求着自己。
2002年退休之后,他作为山西师大的关工委副主任,经常为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书法义务辅导,在没有教学场地的情况下,他就在自己家辅导,希望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书法的乐趣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了他新的“工作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李振中总是虚心向人请教,在勤学苦练之时,刻苦钻研书法技巧,有时候“钻到”书房里就是好几个钟头。这边老伴把饭热了又热,那边研究书法的他却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与有识之士的切磋交流,李振中筹备了六年的书法集《墨草书花》“出炉”了,这本书蕴含了他对书法的认识与领悟,并做了详细的“注解”,这是他毕生的心血。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希望能为这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能有机会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切磋交流,共同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翻看着孩子们的书法作品,李振中信心满满地说。(文/图记者 亢亚莉 梁娟)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