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校园守护者——记“名师”蒲县北关小学刘梅青

2014-01-06 08:07: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曾几何时,我埋怨自己的渺小和平凡。可是现在我明白,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清澈明亮的双眸才是我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地战斗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力量源泉。我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愿意刻下皱纹、染白双鬓去成就孩子们缤纷绚烂的人生!”这是蒲县北关小学教师刘梅青写在日记中的一段独白。

今年38岁的刘梅青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事业,如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兼班主任,刘梅青更愿意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人格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梅青平时非常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按高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面镜子,处处以身作则。身为班主任的她每天总是最早来到教室,紧接着开始清理垃圾、擦洗黑板、摆正桌椅……孩子们走在来学校的路上时,一个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已在等着他们。时间久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不乱丢纸屑,放学后主动把课桌收拾干净并摆正桌椅的好习惯。

对于班级管理,刘梅青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首先,选出一只得力班委很重要。每接一个新班级后,刘梅青都要留出“考核期”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哪个孩子学习积极性高适合当学习委员,哪个孩子活泼好动适合当体育委员等刘梅青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选好得力班委后,以班委为核心,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管理,每个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管理小组。让人人参与管理,通过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关爱与帮助,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渐渐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梅青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髓,研究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等教法,因材施教,学中有变,方法灵活,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身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在上好常态课的同时,刘梅青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研讨、校际间的交流。她提出的“五环节”学习法,即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汇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已成为各年级学习的模版。同时,刘梅青积极帮扶青年教师,解决他们在教学知识和方法上的疑难和不足,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的处理等方面给予及时点评。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成长非常快。

刘梅青认为,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累积起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近学者,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刘梅青时刻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工作中,她努力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各种知识培训和进修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她非常注重业余学习,自费订阅了各种有关语文教学的报纸杂志,时刻关注语文教学的发展动态,为教学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其中论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2011年获得省级一等奖。

春华秋实,回望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刘梅青愈加懂得珍惜和感恩,珍惜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感谢孩子们带给自己一份永久的童真和快乐,更愿意一直做一名纯洁灵魂的守护者。(记者 李卫红 实习生 张丽)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