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春献给祖国

2014-01-09 20:02: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杨国祥老人收到了战友寄给他的西北战地服务团50周年的合影。

“青春是人一生中极为宝贵的一个时期,也是不可长留的一个阶段,青春充满幻想,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生气,执著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精神……我们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革命战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献给了自己的理想。”93岁的杨国祥老人介绍,这是抗日战争年代著名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主要成员周巍峙为纪念西北战地服务团而作的《美丽的青春——黄金似的生活》一文中对青春的解释。

有幸成为时代青年

2013年冬至前日,为证实原洪洞工会主席董德贵抗日时期的往事,记者按动了临钢宿舍区一二层住户的门铃,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你找谁?”

“杨天保。”

“你走错了,这里不是杨天保家。”

随着对话声,站在女子身后的女士说:天保是你爷爷的小名,官庄村里人都这样称呼他。”说着把记者让进了客厅。

女士自我介绍是杨国祥老人的儿媳,女子是老人的孙女,知道记者的来意后,她叫起了刚刚躺下的老人。

戴着助听器的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17岁那年,我就离开了村庄,对村里的往事也只是听老人说说而已。”杨国祥老人说,西北战地服务团让自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那是1937年农历四五月份,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为还外债外出打工,将我寄养在叔父家中。由于贫穷,我中断了学业,与叔父一起种庄稼。”杨国祥说,到了农历十月,从太原撤下来的部队在洪洞县城停了下来,他与几个小伙伴去看热闹,便有了当兵念头。几个人在回村的路上商量,第二天一起到县城里找队伍当兵去。

“当时和几个小伙伴约好第二天在官庄桥上集中。”老人回忆,他吃过早饭便早早地来到桥头,太阳过了晌午,还不见几个伙伴,肚子饿的咕咕叫。他早上告诉了叔父说自己是到地里去干活,现在耽误的也没去成,回去怕叔父责怪,便横下心向县城走去。

走进县城,杨国祥碰到了同村的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他们告诉他,他们参加的是抗日游击大队。杨国祥把自己想当兵的想法告诉了同村人,要他们也带上自己去参加游击队。

“游击队已经不招人了,西北战地服务团还在招人,你去吗?”同村人问。“只要能走,哪儿都去。”杨国祥回答。

老乡把杨国祥带到了洪洞西北战地服务团招募处,见到了丁玲。丁玲告诉他,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是要吃苦的,杨国祥说什么样的苦自己都能承受。

第二天,在洪洞入团的11岁的李百万(1945年在延安首映“白毛女”大春的扮演者)和杨国祥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了赵城,在赵城住了几天,又有五六个儿童加入了西北战地服务团,该团又到了马牧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平型关大捷的主力部队115师也驻扎在此。

在马牧,丁玲组织人员对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儿童进行了舞蹈和音乐训练。当时建立了儿童队,负责人是王泽江,教员有张玉莲、林国权等。丁玲看到杨国祥年龄偏大,身体僵硬,对音乐音符的理解也不好,便安排他做团通信、宣传教育、编剧股的勤务,真正成了团里的后勤。

进入腊月,西北战地服务团在马牧向总部和115师的八路军将士进行了多场慰问演出。在马牧期间,战地服务团与上海救亡演剧一队的贺绿汀、塞克、丁里、欧阳山尊等举行了联欢和交流经验。战地服务团随后在万安住了近一个月,并多次为当地军民演出。

大约在1938年的正月二十左右,西北战地服务团乘火车到了西安。临行前,团里将儿童队并到总部政治部,考虑到今后演出的需要,将李百万留到了团里。“当时亏得当了团里的勤务兵,要不在那一年就脱离西北战地服务团了。”杨国祥说。

大约在1938年8月份,西北战地服务团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回到了延安。在八一建军节,向党中央和延安人民作了精彩的汇报演出。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许多开国元勋到场观看。

当时在延安演出的主要剧目是《白山黑水》,到了1938年10月份,党中央决定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工作。随后彭真同志与西北战地服务团全体会面,并介绍了晋察冀边区的情况。1938年11月20日上午,日军8架飞机对延安进行了轰炸,西北战地服务团停止了所有剧目的排练。晚上随中共北方分局书记彭真踏上了向晋察冀边区转移的行程。

西北战地服务团全体经延川、清涧、绥德、米脂,边走边演出慰问,从佳县渡口冒险渡过天险黄河到达了山西临县的尅虎寨,第二天就为当地群众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

经过两天的行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了120师所在地岚县。彭真接见了团负责人周巍峙等人,安排了过封锁线等事宜。贺龙师长和关向应政委也接见了全团所有工作人员。120师战斗剧社演出了话剧《军火船》以示慰问。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