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 躬耕不辍

2014-01-13 08:25: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爱就默默去行动,不用大声说出来。”这是王鸿飞二十多年教书生涯中始终坚守的信条。回想这些年的教育历程,王鸿飞默默奉献,躬耕不辍,在三尺讲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爱心,塑造着“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

今年43岁的王鸿飞从事班主任工作已21年,性格稳重,不事张扬,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同时身兼汾西一中高中毕业班语文老师及一重点班的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学之余,喜欢写点东西,多年来除教学论文之外,在省市级刊物上还发表过新闻、通讯、散文等作品。作为骨干教师,从2005年起至今,一直代高中毕业班,肩负着学校的教学重任,为汾西一中高考由2005年达二本线以上35人到今年达二本线以上近150人,立下了汗马功劳。2005年至今的8年间,8次荣获市、县、校级“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王鸿飞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常常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带着快乐去上课。二十多年来,他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多次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1999年主持的课题研究《目标教学实验》,参加首届“语通杯”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荣获三等奖。2010年他的论文《病句学习探微》荣获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2011年应邀参与编写语文报社出版的书籍《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第一范本》。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王鸿飞常常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2008年秋,他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大教研活动,在洪洞一中上了一节教研示范课。

他与同事们一直在努力探究切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曾经模仿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曾经模仿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曾经开展目标教学法的研究,如今,他们又在进行导学案的教学研究,试图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十多年来,王鸿飞就像一部拧紧发条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着。常有同事问他累吗?他总是说:“不累,因为我爱这份工作,爱怎么能感觉到累呢?”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王鸿飞坚持每天进行大量的阅读,广泛查找各种相关资料,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天在学校里他的办公室总是第一个亮灯的,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熄灯的。有一次,他正在台上为学生讲《陈情表》一课,或许是因为情感产生共鸣,心里有些波动,突然觉得眼冒金星,头冒虚汗,心慌发颤,一时间都有些站不住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堂堂男子汉还能倒下?稍稍镇静了一下,坚持着把这堂课上了下来。事后一检查,才知道是因为血糖低造成的。后来这种现象还出现过好多次,尤其是在上午第三节和第四节课的时候容易发生,但王鸿飞从来没有因此而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王鸿飞一直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世界,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两年前,有一位女学生插进他的班里复习。王鸿飞发现她的情绪总是很低落,一天下午阅读课时间,王鸿飞就把这名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询问原因。原来她的父亲5年前因故去世,她的母亲为此神经错乱,一个月前病情发作,不知去向……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以后,王鸿飞开始更多地关注这名学生,并几次把她叫到家里吃饭,有时还给她补贴一些生活费用。真诚的关心与温暖终于把她的心结解开了,有一天,这名学生悄悄地走进王鸿飞的办公室,放下一张小纸条,上边写着:“王老师,谢谢您,您放心,我一定不会放弃的,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你对我的关心和呵护!”第二年高考,这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专业录取。这张小纸条现在王鸿飞还保存着。王鸿飞总是说:“看到学生们有出息,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奖励。”(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