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在不少村民的眼中,不过是个“看孩子”的地方。好在近两年这种观念正慢慢被改变。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相对来说,我觉得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亲近大自然,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尽管有着地域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农村,由于孩子的父母年龄层相对较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几乎不带孩子,也不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这就使得幼教工作出现了断层。
有些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那我就可以不用管了”。其实不然,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而是需要家长来积极配合。所以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方面,我花了大量时间来做这项工作,比如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开学典礼,比如让父母参与孩子的汇报演出和参加亲子运动会等。
当然还有一些家长相反,他们会过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尽管家长这样的做法欠妥,但从我内心来说,他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还是让我感到比较欣慰。面对这样的家长,讲清楚这样做的利弊,他们自然会更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我常给他们讲这样一段话:“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输赢,还应该有童话。
他们终究会一天天慢慢长大,总有一天他会知道,“任意门”不是哪儿都能去,世界上也没有“竹蜻蜓”,不会有“圣斗士”和“雅典娜”。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童真,只在属于他们的这几年会有,这几年,很短。”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有个现象非常普遍,那就是不少人因为忙于工作,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着带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经常提醒孩子的父母加强与孩子交流,尤其是父亲,应该更多地抽出时间引导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
在孩子的眼中,父亲似乎是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英雄。我记得在2014元旦期间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上,一些平时比较腼腆的孩子也会和父亲奋力完成游戏,这就是父亲和母亲所给予他们的不同。因为母亲带给他们的是温和与友善,而父亲则带给了他们力量与竞争。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不断呈现出了新气象,是为人父母最满足的事情。我也是如此,那种幸福就好像站在一朵玫瑰花前,凝视花朵次第开放。(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