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献余热

2014-02-20 08:42: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2002年7月,为了给年轻干部腾出一些锻炼提高的机会,李克梁从襄汾纺织厂党委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内退”了,与他一起提前三四年“内退”的还有其他5名中层正职。

人退休了党性不能退休

李克梁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退休了,但党性不能退休。他不忘共产党员的神圣称号,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时、事事、处处用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粹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余热”,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实,更有价值。

为此,“内退”的第二天,他就应聘到了乡宁县一所最大的民办学校——万杰学校政教处工作,为教育培养后代呕心沥血,再做贡献。之后,又先后在襄汾县兴华中学、惠祥中学任教,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言行准则,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地熟悉新的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努力抓好备、讲、批、辅每个环节。虽然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虽说自己并不代班主任,但仍至诚至虔地与孩子们一块军训,一块出操,一块美化版报,阅览书报,一块谈理想,论人生,研求知识,建书香校园,养书卷之气,多次受到所在学校的表彰奖励。

做学习型退休人员

一个步入老年的人,要保持耳聪目明,与时俱进,做到六个“老有”,同样离不开学习。鉴此,李克梁依然像退休前那样,把学习放在发挥余热的前提和首位。通过多种渠道,如自费订阅了《生活文摘报》;坚持每天收看中央和省、市、县四级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原工作单位找书报看;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常年坚持到图书馆阅览和借阅图书等,力求使自己更多地了解一些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动态,不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与信息。与此同时,坚持多年形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随时摘记剪辑,不断扩充自己,积累了近半个世纪,达8个塑皮本之多的《读书摘记》和十多本分类贴页的《报刊剪辑本》,随时备查备用。同时,也方便了儿孙们和邻居孩子们的阅读学习。

关心国事县事家乡事

李克梁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多年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心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

因而,在学习和剪辑中,他梳理出了《习近平当“村官”的日子》《李克强和他的七个引路人》等珍贵的文章资讯,“神十”飞天,“嫦娥”落月,“玉兔”探宫,“蛟龙”深潜,航母远行……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随时随地向人们积极宣传新形势、新举措、新成就、新变化,批驳社会上负面的谬误与传言。同时,坚持为党报党刊和其他媒体写宣传稿件,每年大都被刊用十多篇以上。

李克梁除了退休后重执教鞭为国育人外,2005年给北京奥组委写信,提出5条建议,得到奥组委的回函肯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尽管自己所在企业已陷入困境近20年,濒临破产,职工生活十分困窘,他仍然积极顺应中组部号召,在参加了所在民办学校组织的捐款后,又主动回缴“特殊党费”100元。2009年冬,应“襄纺破产管理人”邀请,他参加编写了《经纬四十年——襄汾纺织厂史》一书,发至全厂职工人手一本,并被有关单位和领导收藏。2010年,他又编辑了13万字的《克梁文辑》,除在社会上交流外,还被襄汾县图书馆收藏与借阅。此外,他积极参加《山西老年》评刊活动,多次被评为“热心读者”并赠送纪念品。他积极参加襄汾县老干部局、文联、作协、诗联协会的工作活动,撰写的文稿多次被刊用并获奖。近年来,他为本村群众家里红白事拟写对联上百副,为村里春节文化娱乐活动选编谜语近千条。此外,他还剪辑了200多则革命领袖与先辈们感人肺腑、励人心志的小轶事、小故事,备出一本约20万字的汇编型书籍《千秋风范》万世楷模在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前夕,他以一名老党员的名义,给襄汾县委书记王国平写信,就襄汾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出4项建议,得到首肯,并获得了县里赠送的一份2013年全年的《临汾日报》。

李克梁说,要像“中国的保尔——吴运铎”那样,“把一切献给党”,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奉献到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遗余力地做出一名老党员应有的贡献。

 

于若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