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强来到临汾参加“群众文化基层行”活动。
白天,他是身着厨袍,掂着大勺,熟谙炒烩煎炸的厨师,为工友们奉上可口美味的大餐;夜晚,他摇身一变,背着心爱的吉他,在后海酒吧引吭高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23岁的吉县籍北漂歌手吕志强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用他五年如一日的坚持,展示着草根民众的追梦之旅,诠释着黄河岸畔普通农家小伙对音乐的执著。
职业AB面:迷茫与清醒之间
1991年,吕志强出生在吉县车城乡朱家堡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被黄土高原的野性美所震撼,天生的音乐细胞在体内不断跳动着。
“小时候最爱听歌,梦想着长大能成为一名歌手,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歌声。”吕志强笑着说,每逢听见附近村庄有乐队演唱或是戏曲演出,他都会想办法去观看,即使坐在教室里,满脑子也是演员动情的演唱。
度过了快乐的小学、初中,吕志强的这一爱好愈发强烈,每天霸占着电视收看各类晚会,他如痴如醉地搜寻者所有歌唱类节目。“买一把吉他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一个愿望。”吕志强腼腆地笑着,由于家里条件有限,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一直被看做奢望。
2007年,纵使家人百般阻挠,尚未高中毕业的吕志强依然背上简单的行囊,前往太原谋生。“在太原一家大酒店学习厨师,刚开始几个月都没有工资,后来每个月也就300元钱。”说起曾经在太原的学厨经历,吕志强很平静,一语带过,反倒是将重点放在了音乐上,“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开始节衣缩食,购买吉他。”他介绍说,酒店里有一个系统学过音乐的伙计,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老师,每天教他识谱、弹唱。
凭着踏实、肯干,吕志强的表现受到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然而由于酒店工作繁忙,往往要从清晨忙到深夜,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搞音乐,毫不犹豫地向老板请辞,涨工资、提待遇也没能挽留住他。
2008年,吕志强踏上北去的列车,追寻童年的梦想。
“初到北京,我像所有打工者一样,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吃着不知下顿在哪里的饭。”十八岁的农村小伙一下来到繁华的都市独自谋生,分不清路,找不到工作,吕志强也曾彷徨,但他却从未感到悲伤和迷茫,因为有两把吉他始终伴随着他,而他的音乐梦想之火一直未曾熄灭。
为了生计,白天吕志强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扮演着保安、服务员等不同的角色来使自己稳定。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铁八局地铁十号线项目部厨师的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每晚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充足,吕志强想都没想就上岗了。白天他想方设法为工友们奉献美味可口的饭菜,夜晚则在工地练习弹唱,他的歌声给很多在外漂泊的打工族以心灵的慰藉,被工友们笑称为“工地歌手”。
在工友们的鼓励下,吕志强将目光转向了酒吧。“刚开始没有酒吧愿意留我。”或许是因为吕志强没有俊朗的外形,很多酒吧老板见面后都不愿听他弹唱一首就当面拒绝了他,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地铁、天桥、大街,吕志强一边怀抱着心爱的吉他,游走在城市最深处,一边拜师学艺,练习写歌。
“天道酬勤”说的一点没错,经过几次软磨硬泡,后海“时光酒吧”老板终于答应当面听他弹唱一首歌曲,在听吕志强完整地弹唱完许巍的《时光》后,将他深深地拥抱在怀里,让他第二天来这里驻场。“没有工资和小费,但我仍然很满足,毕竟有了展示的舞台。”虽然没有工资,但是吕志强却把这每晚一首歌的演唱机会看得很重,从自己的衣着、发型到每一个小动作都精心设计。
梦想AB面:掌声与理想之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志强每天穿梭于工地和酒吧之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从刚开始的没有工资和小费,到后来的每首30元。”回想起曾经的点滴,吕志强还沉浸在难言的喜悦之中,最让他赶到意外的是,在后来演唱过程中,甚至会有顾客为自己献花。许巍、汪峰这些著名歌手的作品,吕志强均能完整演绎,融入自己在北京的打拼经历和情感,歌曲虽不及原唱出色,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常常令一些漂泊在北京的外地打工者流下眼泪。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吕志强的弹唱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2009年,他开始频繁参加各类选秀节目,《星光大道》《我是传奇》《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我都报名参加了,而且有的还不止一次报名参加。”一次次铩羽而归,吕志强并未因此而消沉,一次次外出参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丰富着自己的演出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自己参加比赛的视频。”吕志强笑着点开电脑,找到了其中的一些视频,这些都是工友们摄录并上传的,竟然还有一些网友在听后回帖,表扬他唱的声情并茂,鼓励他继续坚持。
在外打拼多年,吕志强慢慢融入北京这个大都市中,然而故乡却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更是心灵深处不愿触及的柔软。唱着漂泊的歌,想着故乡的亲人,哪怕是县城昏黄的那些路灯,我都会留下思乡的泪来。”吕志强笑着说,是故乡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和冲动,是他写歌的源泉。“现在,父母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我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吕志强顿了顿,望着远方,坚定地说,“是时候回来照顾他们,让他们享清福了。”背起熟悉的吉他和简单的行囊,2013年,吕志强踏上了回乡的路,转过身,将繁华的北京和曾经留下的汗水留在背后。
“吉县文广新局招募文化志愿者,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经过考察、筛选,我成功入围。”说起这些,吕志强兴奋得像个孩子,文化志愿者在他看来已经成为了自己梦想的延续,每天抱着心爱的吉他,赶往比自己家还要贫困的山区,不计报酬地为那里的父老乡亲们放声歌唱,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取台下乡亲们的掌声。
“以后的音乐道路虽然并不平坦,但是,我的音乐梦一直不会改变的。”吕志强反复摩挲着精心珍藏的《山西省农民歌手大赛》获奖证书,文化志愿者让他再次萌发了创作的灵感,更加有继续唱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他将用自己的歌声报答生他养他的故乡,报答更多的父老乡亲。
采访手记
他是厨师,也是歌手。
他的工作地点不仅在建筑工地,更在天桥、地铁通道,甚至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大街。
他用或深情、或沧桑的歌声温暖和慰藉着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
职业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如同故乡沟壑纵横的地貌,一度让吕志强迷茫、彷徨。
然而,职业与梦想孰轻孰重,吕志强的心中有一座天平,他用自己五年如一日的付出,试图努力填平心中的沟壑,谱写自己灵魂对音乐的痴迷和坚持,谱写出吉县农家小伙的青春无悔。
“歌手就是文化志愿者!”吕志强褪去厨袍,再次转变身份,虽然没有报酬,但他仍乐此不疲地背起心爱的吉他,辗转在离别五年的家乡,将最动听的歌儿唱给黄河岸畔的父老乡亲。(记者 卢凯 实习生 陈勇)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