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索 镜头定格巨变临汾

2014-03-06 09:04: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孙宝索和他的相机 记者 赵文家 李静 摄

 

1972年2月1日,临纺织布车间

 

1975年,家家装上小喇叭

 

1976年,治理汾河

 

1978年,临汾灯泡厂(照片由孙宝索提供)

要想了解临汾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72岁的高级记者孙宝索相当有发言权,他用相机记录了临汾许许多多宝贵的瞬间。近日,孙宝索打开他那30多本相册,向记者讲述了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

唤起过去的回忆

在孙宝索的书房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满柜子的影集,上面分别标注着《城市建设》《文化活动》《工业建设》《临汾工会》等,数千张照片见证了临汾半个世纪的变迁。

拭去历史的浮尘,孙宝索忆起往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临汾三中读书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业余摄影小组。当时教我们摄影的是一位华侨老师,他有两台小型相机,不仅教摄影原理,还教会了我们一整套的冲洗放大技术。”

“刚开始拍照漫无目的,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开始有主题地进行拍摄,用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从此,摄影成了孙宝索一生的挚爱,临汾成了他镜头中永恒的主题。

记录历史的脚步

翻开一本本沉甸甸的影集,一张张老照片清晰地记录着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瞬间,无一不蕴藏着岁月的痕迹。

“这张照片是1971年拍摄的,当时能看场电影足以让全村人兴奋好几天。他们挤坐在炕头上看着电影,觉得心里美极了。”孙宝索拣出几张照片,逐一解读上世纪70年代的文化生活,1975年5月,临汾市要求家家户户安装小喇叭,让村民通过有线广播知晓国家大事、了解农业知识。我在尧庙下靳村拍到这一瞬间,村民仰头盯着小喇叭,脸上充满期待。”

记忆的阀门瞬间开启,孙宝索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结束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时代,使中国的文艺舞台推陈出新,再度繁荣,1978年一大批新影片陆续上映。临汾人民走向街头,载歌载舞,欢庆我国新一代影片的诞生。”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活跃了。当时工人文化宫建立了我省第一个旱冰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看着他们在场中飞翔,让人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孙宝索沿着时间的顺序,翻出了照片《春节》,1982年正月十五,大家争相走出家门,去平阳广场观看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反映出人们的文娱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记叙发展的历程

抚去岁月的尘埃,这些斑驳浓郁的老照片,每一张都会让人惊异与震动,真实鲜活地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汾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及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是改革开放初期临汾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也许很多人都遗忘了,临汾曾经有过制管厂、蓄电池厂、五金厂、灯泡厂、雨伞厂、纺织厂等,生产的范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临汾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照片从指间划过,孙宝索不禁唏嘘,很多厂随着时代的推移,都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的辉煌都留在了照片中。”

当照片《换新衣》映入眼帘,孙宝索兴奋起来: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衣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张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一普通的城建工人,当他换上西装、系上领带,瞬间神气多了,周围的邻居也忍不住啧啧称赞。”

再看看同一年9月拍摄的《抢购》,顾客穿着当年最时髦的服装,挤在某百货商店的柜台前,抚摸着一台台录音机喜逐颜开。如今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现代科技的追求。”孙宝索缓缓道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淳朴的年代。

留住城市的过往

在临汾华丽转身的背后,有多少故事被记忆,有多少瞬间被留在了老照片中。孙宝索精心整理了几组照片,以事实佐证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

“1961年,鼓楼东大街用的石板地面,8米宽,很少有机动车行驶;1982年,拓宽为20米,但街道两旁的商铺低矮陈旧,偶有一辆面包车通过;九十年代古老的东大街焕发出新的光彩,新式建筑拔地而起,水泥路面平坦整洁,但经过的小汽车却屈指可数;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大街两旁果树成行,各式楼房鳞次栉比,好车、豪车数不胜数。”孙宝索将这四张照片黏贴在同一张白纸上,依次望去形成鲜明的对照。

火车站作为“城市名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收藏了一张1948年5月临汾火车站的照片,当时的候车室是一座破旧的庙宇,出行条件很简陋。我在1972年、1991年,分别拍摄了两张扩建后的火车站,随着不断改善周围环境,如今的站台、候车室、广场等都焕发出靓丽的光彩。”孙宝索心中涌动着激情。

当“百名画家画汾河”书画展在北京亮相后,很多人由衷赞叹“大美临汾、靓丽汾河”,却不知几代临汾人为治理汾河付出的艰辛。幸运的是在孙宝索的图库里,挖出了曾经的记忆。“1976年,临汾市委、市政府(今尧都区)吹响了治理汾河滩的号角,每天有数千名干部职工,冒着严寒酷暑战斗在汾河滩上。”孙宝索指着照片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汾河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实现了一川江水、两岸锦绣。”摄影是记录瞬间,照片是珍藏历史。孙宝索的这些老照片以岁月涤荡的面孔、历史的沉思,记录、搜集、涵盖了时空精髓。而照片背后的故事,已成为孙宝索生命中一份难得的财富和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孙宝索感慨道,我想将手头的照片扫描为电子档,按照年代、类型分别整理成册,让更多人通过这些老照片感受临汾的沧桑巨变。”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