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一生,是从一个父系家庭迁徙至另一个父系家庭。无论是立于哪一个屋檐之下,女子的地位均是依附—— —在家从父,既嫁从夫,无法获得独立人格。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已不仅仅是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了,她们做着和男人一样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寻梦想。金融、销售业,她们大展身手;文化、体育界,她们尽展英姿;就连一些普通男性都做不了的特殊行业,也不乏她们的身影。实验、科研,飞天、探险……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她们做不到的。
她们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美,她们也有着和男性一样的技术和能力。她们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发展,我们不得不说,社会需要“女汉子”! 策划人郑轲
特勤队员五朵金花护汾河
“想过五一、十一,从没想过三八妇女节也是属于我们的节日。”作为汾河生态园特勤女子中队的队员,25岁的马晋荣略带羞涩地说。
清一色的女队员,穿上警服的她们与男队员一起训练、一同工作,飒爽英姿的背后,也有说不完的心事,也有专属于小女生的点滴和心思。这个女子中队共有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
说起自己的工作,除了保护景区内公共设施完善、引导游人正确观赏,她们也直面危险。去年洪洞县曲亭水库坍塌,汾河生态园所有警力当晚全部被召回景区,随时待命。特勤队员说:因为汾河水位随时都有可能升高,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景区周围居民的安全。”20岁的刘露负责守在汾河生态园北口,也就是水流最开始流经的位置。我们站的地方离河面只有2米的距离,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看见有前来围观的居民便及时疏散。当时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水流突然增大后,附近居民有生命危险。”在那一刻,刘露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虽然有男警和女警之分,但是在训练上根本没有两套标准,幸亏我们有长头发,不然真的很难分辨出性别。”一旁的赵瑞开着玩笑,她说虽然从事这份职业时间不长,但总是有些小感动让她为之动容。
“我曾经在‘汾河古韵’边上看见一个3岁的小孩拿着手机,给妈妈照相。还有一对对老夫妻手拉着手在园区散步,他们相互搀扶着,我打心眼里感叹,那才是爱情。”赵瑞说。
25岁的马晋荣说,以前她曾经在流水线上工作,来到这里以后感觉肩膀上的担子重了起来。特勤女子中队的职责不仅关乎景区的整体形象,更关乎游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我们丝毫不敢放松。”“记得去年夏天,一个小男孩在白沙滩走丢了,我们在接到其母亲的求助以后,便通过对讲机以及景区内的喇叭进行广播寻找,查看了景区内的所有监控,搜寻近1个小时后,终于在彩虹桥下找到了小孩。”马晋荣说,有时候累到动弹不得,尤其是在夏天,她们就是景区最后一批“游人”。晚上近12点,才能踏上回家的路上。王隰斌 弓佩玉
公交司机驾驶里程可绕地球10圈
“三八妇女节你们放假吗?”不放,和往常一样。”3月4日,市公交公司三分公司的10路车司机梁红霞正和对班的同事一起擦洗车辆。今天是她们的替补班,两个人就把车清洗一遍。“替补班,就是备用车辆,在道路拥堵或者有正在线上的车辆抛锚等情况下才出车。如果一切正常,我们就一直在单位呆着,把车辆里里外外都擦洗擦洗……”梁红霞说。
今年41岁的梁红霞已经在公交公司工作了整整20年,她开过1路、2路、3路、4路、7路、9路、11路、16路公交车,现在开的是10路车。她1990年在公交公司做售票员,1997年,学了驾驶本开始开公交,每月平均行驶2000余公里,16年(2014年刚开始先不算进去)的驾龄,累计在临汾城跑了384000公里,差不多可以绕地球赤道10圈。
“这么多年的老司机,我基本上把公司的车型都开了一遍,10路车是2012年年底市里投资买的,驾驶起来很舒服。”梁红霞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刚开公交车的时候,转弯我都是站起来打方向,那时候的机械方向盘沉得很,加上女的力气小,不站起来就打不动。”公交司机,一年也没有节假日,一天两班倒,基本上都在车上。她的孩子经常和同学开玩笑说:我妈妈不是在公交车上,就是在开公交的路上……”在车上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免不了要受气。梁红霞说:有时候,在车上受了气,回家发泄给老公,他很理解我,也不和我吵……”来公交公司这么多年,梁红霞也得过不少荣誉,有公司评的劳模和连续9年的安全标兵。除了在公司尽心尽力工作外,倒班的时候还要收拾家,基本上顾不上老人和孩子,她和老公都是企业职工,孩子基本上是姥姥和姥爷带,所以对他们亏欠很多。
在单位,梁红霞干什么都是积极分子。参加晚会演出、集体技能比赛等等都少不了她。三公司书记安文杰说:梁红霞追求上进,加上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是单位的积极分子和活跃分子,每每同事们在车上受气后,和她说上几句话,就能笑逐颜开,她乐观的性格感染了不少人。”郝海军
工商工作者“红盾”巾帼二十载
“也许在别人眼中,你不是什么‘女汉子’,但我想说,只要拥有一颗自信、自强、自力的心,每个女人都能活出精彩,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蔚蓝天空。”谢芳笑着说。
43岁的谢芳,现任市工商局尧都分局经检一中队队长。1990年,从学校岁业后,19岁的她便加入了工商队伍,也正是从那时起,头顶上的这枚“红盾”,陪伴着她走过了二十四载的风雨兼程。
从原路东工商所到鑫汇市场,从局工会到东大街工商所……16年,通过在基层岗位的“摸爬滚打”,谢芳收获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惊喜与挑战。“2006年,局里成立了经检大队,我被任命为队长。一个女人带领一帮大老爷们东跑西跑,办理案件,这对于我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为了当好这个队长,完成每一个任务,年幼的孩子顾不上照顾,遇到当事人恶语相向,也必须冷静下来,耐 心劝解。有时办案过程中,碰到女人特殊的生理期,只要还能忍住,就要坚持下来,把活干完、干好。”办案程序合法、结案速度提高、不收人情礼、不吃人情饭……凭借着自己心中的那一把“尺子”,4年办案生涯的磨炼,终于完成了谢芳由“门外汉”到“办案能手”的华丽蜕变。
2010年,谢芳被调入市工商局尧都分局城区工商所担任副所长,负责全所的案件办理和录入。“甩开膀子好好干,把每一件消费者投诉的案件,都放到心上,积极处理,能早办结的绝不拖拉,竭尽全力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维护权益。”谢芳说。
“经济卫士”、办案能手”……多年来,凭借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谢芳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然而,在别人眼中看似“女汉子”的她,却也有着女人温柔的一面。“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我,一直就是局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曾多次代表工商系统参加市区各级文艺活动。”去年,谢芳和局里的文艺爱好者,共同录制了《唱响红盾》专辑,展现了“红盾卫士”的精神风貌。
“今年,我又回到局里,担任经检一中队队长,同事们也调侃地说,女汉子’又回来啦!”谢芳说,面对又一次全新的起点,她会抛开过去的成绩,从零开始,和队里的男子汉们一起为“红盾”增光添彩。 成 华
私营业主阳光总在风雨后
3月4日晚,当记者来到一百美食城腊花面馆时,31岁的老板娘吉芳芳招呼客人、和面擀面、配菜炒菜忙得不可开交。不论手中的活儿如何繁重,她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热情的微笑。
送走一拨又一拨客人,吉芳芳舒了口气,坐在烧烤架前讲起了她的创业故事。“初中刚毕业,我就来到市里的饭馆打工,干过服务员,也当过洗碗工。18岁那年,我在一家副食店当服务员,经常去夜市上给涮锅摊送羊肉卷。”年纪虽然不大,吉芳芳的胆子却不小,她敏锐地察觉到涮锅是个赚钱的好项目,于是果断炒了老板鱿鱼,风风火火地去三中夜市当起了摊主。
“年纪太小了,什么都不懂,经营涮锅也是依葫芦画瓢,口味、定价都参考别家。”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吉芳芳感到客流量急速下降,很快就入不敷出。万般无奈,她只好关了店门,去广州打工。
“一年以后,我大伯在四川开了家饭店,我过去帮忙,开始认真地学习如何经营饭店,同时不忘在厨房偷师两招。”2005年,新婚不久的吉芳芳动员老公辞职,一起在秦蜀路租了间三十多平米的门面。“当时主打家常菜,客人也不少。但是我怀孕后,没有精力打理,也舍不得雇人,只好将自己的心血拱手让人。”2012年年底,得知一百美食城有门面转让,吉芳芳立即出手。“家里的积蓄总共不到两万元,但这么好的地段错过太可惜,我咬着牙跟别人借了四万多。”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吉芳芳在接手的当晚就“披挂上阵”,趁着年轻,苦点儿累点儿不要紧。只要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是值得的。”凭着待客的热忱以及做菜的手艺,腊花面馆赢来了好口碑,一到饭点就座无虚席。吉芳芳对未来充满憧憬,“只要怀有希望,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我要努力实现买房买车梦,还要把女儿供入大学,让她实现她的音乐理想。” 李静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