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大山深处的襄汾县陶寺乡贾沙向村,当村里的壮劳力全部外出打工时,年逾58岁的村委会主任兼护林员李茂庆成了村里最“年轻”的人,每天吃完早饭,他要“巡视”负责的2000余亩荒山荒坡,一旦火情发生,他要马上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第一时间组织村民上山灭火。
这几年,襄汾县实行封山育林,贾沙向村的山林长得郁郁葱葱,山上的桃树、杏树、核桃树、榆树生长得更加茂盛,少了牛羊的啃食,林下绿草生机勃勃,牢牢锁住了破碎的岩石和稀疏的土层,为荒山披上一层厚厚的绿毯。然而,这样的植被一遇到冬春季节干燥的气候,就成了一座随时可能被点燃的“火药库”,一丁点火星就可能酿成大火,将多年来封山育林的成果毁于一旦。
李茂庆说,多亏今年正月初五开始下的那场大雪,厚厚的积雪为全村的山林披上一层保护装,山里海拔高,积雪消融慢,到正月廿八这一天,山下的积雪早已消融,而贾沙向村山里背阴处依旧是积雪,其他地方都是湿漉漉的,这样的环境最适宜防火,虽然每天巡山要走的山路更加泥泞湿滑,但心里时刻紧绷着防火弦也可以稍稍松一点了。
水火无情,李茂庆永远也忘不了去年冬天的那个夜晚,当他走出户外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东边的山头冒起红红的火光,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东边的山头着火了——那里有三年前栽植的2000苗松柏,松柏生长慢、油性大,再加上周围的荒草,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召集村民,拿上铁锹等工具爬上陡峭的山坡去灭火,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火扑灭。第二天,上山查看,山顶的松柏苗大都保存完好,有的虽然被火烧过,但生命力尚存。
村里至今不通自来水,村民吃的水就是山上岩石渗出的泉水。
挑水走在山路上,李茂庆说,这满山的绿树青草可是咱村民的宝贝,植被好了,泉水就旺,植被遭到破坏,泉水就少,保护好这满山的植被,就是保护村民的生命线。
“我是县里的护林员,又是村委会主任,守好这绿色青山咱就要带好头、尽到责”。为了留住青山绿树,为了保护好村民的生命线,老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今年正月,李茂庆的老伴去县城陪儿子过年,他只身一人留在山上观察火情,虽然村里的人都是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但老李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倒是感到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操心火情。“山那边是曲沃县的乔山景区,正月里游客去那儿烧香拜佛,一个尚未熄灭的烟头,一根点燃着的火柴,一丁点火星就能引燃满山大火,丝毫麻痹不得。”李茂庆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栽树重要,管护更重要。目前,全县像李茂庆这样的护林员一共有39名,他们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却担负着全县森林防火和林木管护的任务,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丁陶大地留下了更多的绿色,大自然有了蓬勃的生机。
通讯员邓文斌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