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奉献,我的党我的百姓

2014-04-03 08:14: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图为马健(左二)在燕村察看农业生产及工程进展情况。记者 郑晓军 摄

我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为党、为组织担当更大的责任。如果说前面有困难、有艰险,那么,我要说,来吧,就让这一切来吧,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就是要在暴风雨中历练自己、成就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忠诚、对党忠诚,不避水火、敢打硬仗的人!”

2010年5月4日 马健——题记

“个子小,头发稀,穿着布鞋,朴素得像个农民。”这是人们见到襄汾县邓庄镇镇长马健时的第一印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不起眼的乡镇干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常怀感恩之心、担当之心、敬畏之心,以一身浩然正气、无畏勇气、蓬勃朝气,以亲民爱民、勤政廉政、苦干实干的作风,维护了百姓利益,发展了地方经济,促进了社会和谐,赢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说我是百姓的父母官,这句话不对,要说是个官,也只能是百姓的子弟官!”马健这样自喻。

马健出生于襄汾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打小过惯了穷日子,深知村里人生活不易、苦日子难熬。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马健用功读书、勤奋学习,顺利考取了吕梁农校。1992年,农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农业局,吃上了公家饭。

从农业局普通工作人员到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再到古城镇、邓庄镇镇长,勤学好问、踏实努力的马健很快成长起来了。但无论何时,他也忘不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总是用不同的方式回报他们、感恩社会。

2010年5月当上镇长后,这位农村娃有了更多与农民打交道的机会,时刻牵挂着群众、惦记着乡亲,双脚跑遍辖区的山庄窝铺、田间地头,处理存在的问题,化解基层的矛盾,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竭力尽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下乡镇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父母官。说我是百姓的父母官,我认为,这句话不对,要说是个官,也只能是百姓的子弟官。”马健这样认为。

——对待弱者,他主动救助。

“2012年7月20日下午5时左右,马镇长在霍侯路巡查卫生时,看见路边公共车停车点有一位流浪者,挑着一担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知是哪辆车放下的。他忙走上前去询问情况,老人说不清楚自己是哪里人,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他二话没说,便掏出300元钱递给老人,并马上让令伯村党支部书记把其送到安全地带。”“2012年10月26日晚8点多,鱼池村口发现一病重的流浪者,我打电话向马镇长汇报后,他不假思索地说:‘叫村干部马上送医院,费用我们出,通知一下民政局。’”对于以上这两件事情,邓庄镇党委副书记李增彦记忆犹新。

随后,马健便短信通报全镇干部:无论哪个村发现智障人员、流浪人员,不得虐待、驱赶、歧视。能跑会走、身体健康者,一律赠予路费、食物,并通知派出所送回原籍。

——遇到好人,他乐善好施。

2013年5月份,邓庄镇贾庄村村民刘小玉,在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胃癌。马健听到这一消息后,关切地向村干部打听他的有关情况,“他人怎么样了?家庭条件如何?”“现在在哪里住院?”得知刘小玉2002年为了贾庄村中心学校建设,不讲条件,无私付出,把自己近10亩的耕地无偿让给不愿腾出建校所占土地的农户时,马健深受感动、大加赞赏。

后来,刘小玉返回镇卫生院治疗休养,马健专程前去看望慰问,送去几千元钱慰问金:“不要怕,有什么大事你们就找镇政府,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我马健!”一句暖心的话,让刘小玉及家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无名烈士,他永难忘记。

“烈士何慷慨,志在换新天。一九四七年冬,我晋冀鲁豫军区某部驻扎古城,总部设于恒记药店。翌年初,该部乡宁作战返途中,突遭敌袭,遂发生激战,我十二官兵壮烈牺牲。时军民举行盛大追悼活动,勒石成文立于寿圣寺钟楼,烈士遗体安放在寺东土窑,后碑被敌毁。五十年代,四烈士由家属认领归根,余八烈士遗骸迁至三官庙建有陵园,后移至南街村马坡……”清明前夕,马健驻足古城镇烈士陵园,注视着烈士纪念碑碑文,仿佛看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看到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力杀敌、战死沙场的惊心动魄场面。

片刻,马健的思绪飞回到了4年前:收到老干部来信、多方请求汇报、现场勘定位置、协调征收土地、考证修改碑文、陵园破土动工……重建烈士陵园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我们怎能忘记,是革命先烈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忍心看着8位无名烈士的亡灵寄存破屋,无人问津。烈士的事一定要办好!”马健对革命先烈心怀敬意。

无独有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邓庄镇烈士陵园,安葬着解放临汾战役时阵亡的28名烈士,后来,有1名烈士被山东祖籍认土归根。历届党委虽多次对陵园进行修缮,但由于紧邻东侯村庄、空间太小,难以容纳学生集体前来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

2012年4月,马健调任邓庄镇镇长后,在他的提议下,重建邓庄烈士陵园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了陵园选址占地,马健与国土部门有关负责人顶了牛、翻了脸;为了陵园建设,带领有关人员多次进行测量、规划;为了早日启动工程,他在全镇先行集资,与镇党委书记任治中带头每人捐资1万元……在马健的全程参与下,工程历时半年时间,赶在第二年清明节前顺利完工。

2013年4月4日,清明节。邓庄镇在烈士陵园举行了规模较大的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我们要让每一个过往的人,让每一个后来的人记住,这里安眠着27名伟大的无名英雄,为我们、为共和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让每一个后来的人,都心怀敬意,不忘历史……”马健的话在全场产生了共鸣。

●“有事敢拼命,无事多读书!”无论何时,马健都严以律己,以“拼命三郎”的大无畏精神,言传身教感染着干部群众。

步入邓庄镇温泉村,远远就能看见街道上大红的标语横幅到处都是,“事事敢公开,人人讲公道”“干群一条心,到处是黄金”……走进村“两委”办公楼,墙上的版面挂得满满当当,《告温泉父老乡亲书》《温泉小镇征地工作纪律》……“你所见到的标语、告示什么的,都是马镇长的杰作。”53岁的温泉村党支部书记梁福俊坦言,“马镇长在生活上平易近人,在工作中敢于拼命,他的主意多、办法多、招子多,处理问题一下就能抓住关键和要害,既有人情味,又讲原则性!”——弘扬正气,树立形象,他有三大“绝招”:守规矩、不贪财;敢担当、不避事;多管事、有作为。

“我在任一天,就会实干一天、苦干一天;就准备担当一天、坚守一天;就打算奉献一天、操心一天。”在2013年5月29日邓庄镇召开的镇村干部大会上,马健此言一出,掌声雷动。

“我当村干部20多年,还没见过马镇长这样的干部,没日没夜拼命地干。”邓庄镇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小才心直口快,“他在工作中敢于坚定工作原则、坚守服务民生、坚持善始善终,以实际、实在、实干的个人魅力,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有人说,官难当、权难掌,众口难调。但马健认为,只要你坚持做到守规矩、不贪财,敢担当、不避事,多管事、有作为,就能传递正能量,树立好形象,就能赢得百姓的信赖。

2012年10月10日,在全省观摩会的前一天,马健得知邓庄镇小王村反映的一半村民停电问题,立即前往处理,仅用半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原来,小王村的变压器坏了,位置在一户村民院里,村民要求移走,不移走不让修。但问题是先有的变压器,后盖的院子,这户村民还给电管所写了保证不会影响变压器,现在却反悔了。马健下午3点赶到现场,查看地形,了解情况,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后,他当即联系电业部门,提出10天内变压器将另行选址。这户村民才答应修理供电。

——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他掏出三件“法宝”:讲情、讲理、讲法。

基层问题多、矛盾多,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为此,爱学习、善钻研的马健,在几年的基层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三大“法宝”,即讲情、讲理、讲法,分3个层次递进。

2012年9月,“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开始推进,县里下达的征地任务要求10日完成,道路涉及东邓、鱼池、温泉、燕村沿河4村。

为了按时完成滨河东路的征地拆迁任务,马健与包村、包片干部吃住在工地,现场坐镇指挥,起草下发5次《告父老乡亲书》,宣传征地拆迁的相关政策。在大家伙儿的共同努力下,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镇长达7公里,涉及417户、40多坟茔的730亩征地拆迁任务,创下了征地史上的奇迹。

对于征地拆迁中遇到的难缠户、“钉子户”,只要马健一出马,事情马上解决。他能够如此快地完成征地任务,还得归功于他的法宝:先动之以情、和风细雨,再晓之以理、谈古论今,实在做不通工作时不得已再用“法律开道”,绝不留情。

近年来,全镇没有发生一起因征地拆迁问题上访告状的事件。

——消除隐患、安全生产,他扔出三件“利器”:无事生非原则、小题大作原则、势不两立原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行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是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

之所以出事故,都是因为层层失守的结果。

“什么样的制度也不如有责任心。责任心就是不后退,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如果不整改,就逐级上报,或者直接向上级汇报。”对于怎样抓安全生产,马健说靠三件“利器”,“安全生产要众人一起抓,小安全靠个人,大安全靠团队,而且必须坚持无事生非原则、小题大作原则、势不两立原则。”所谓“无事生非”,就是没事找事,安全就怕不知隐患在哪里。在不知道隐患在哪儿的情况下,就得把所有的东西当成不安全的,先请专家、内行排查一遍,坚持多查常查;“小题大作”,就是对一些小小不然的隐患,只要发现,就一抓到底,彻底清除;“势不两立”,就是发现隐患以后,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关系,必须先清除再谈事。

为了排除安全隐患,马健没收过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及副县级家里过事用的宴席土锅炉;为了不让雷管炸药炸响,他与同志们一起,上山排查,砸坏制造炸药的设备,背回生产原料;为了杜绝私挖滥采,他与执法部门人员深入石材厂、石膏口,一家一家进行取缔……通过细致地排查,他把安全事故降到了最小程度,保证了一方平安。

●“组织指到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冲向哪里!”无论在何地,马健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爱岗敬业尽职责,勤勤恳恳忙工作。

“半夜里推开你的门,月光静静洒进来,散乱的纸张,飘动的窗帘,再不见你读书写字的影子。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郝英伟”“再见老兄!期待再能合作共事。为什么你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你对弟兄们和古城百姓爱的深沉。老兄已荣调,友谊永远存。李黎明”“马镇:你的调离对我打击太大!北相李村赵强国。”……2012年4月25日,马健从古城镇镇长平调到邓庄镇任镇长时,机关同事们、村干部们都有点不舍,纷纷发来短信表示问候。

得知调任的消息后,年迈的父亲嘱咐马健:“到哪里都行,到哪里都要给公家好好干!”为尽到工作职责、守好阵地,马健对上级多请示、勤汇报,对同事多关心、常照顾,用满腔热情服务群众,靠真情实意打动群众,靠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赢得大家的称赞,树立了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

——班子团结人心齐。

邓庄镇党委书记任治中说:“马镇长能急我所急,干我所干,解我所难,我们在一起工作思想上很愉快,感情上很密切,工作上很放心。”“组织指向哪里,我就毫不犹豫地冲向哪里!”马健说:“我们有一个好的‘班长’。任治中书记是人驾辕,我是马拉车,人扬鞭、马奋蹄,村干部们不用扬自奋蹄!”马健说:“村一级,党支部是核心,任何时候都得服从党的领导。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说话,用请示的态度;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说事,用商量的语气。只要大家相互信任,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无论哪级‘两委’班子,道理亦然!”人心齐,泰山移。为发展全镇经济,在任治中的大力支持下,马健协调积极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他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现场协调,多方谋划,为邓庄引进了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物流、干果种植、花卉种植的企业,项目将带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为了招商引资,马健还打起了为村庄改名的“如意算盘”。

斛冢村处于邓庄镇的中心地带,位于邓浪线一侧,交通十分便利。为了把村里以前办企业的空地利用起来,马健想为该村引个企业,让村里人就近打工赚钱。但有人介绍投资方前来考察,都不愿意来。原因是,冢是坟墓的意思,谁愿意在这投资经商办企业?后来,在马健多方努力和建议下,村里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把村名改为“斛新村”,并递交镇人代会进行表决后,上报县民政部门。

新村名获批启用后,乡宁县一家企业老总看中这里,决定投资建设一个高科技农业项目。

“以前,企业引不进来,就是因为村名的问题,很让人上头。”斛新村党支部书记张红顺说,“要不是马镇长出面,协调以前旧企业的遗留问题、改名事宜,就没有企业敢在这儿投资。”——大事小情挂心间。

(2013-05-0914:56:51)各位:顺泰大量招收机修工、电焊工、电工。如有此类人,请大家予以介绍。与许主任18234077103联系。马健;(2013-07-0121:4:03)各位:大雨已到。拜托各位高度重视,危房户一律做工作搬到安全处。水道检查是否畅通。企业注意电力、围墙、宿舍、设施等安全。不得有误,收到回信!任治中、马健;(2014-02-0619:36)各位弟兄们:今天虽然完成了7户,但是大家花了大工夫。雪在飘,大家真作了难!有几位同志还滑了几跤,科学上有个定律叫做“二八”定律。就是每项工作往往用20%的精力就可以完成80%的任务,而剩下的20%却需要用80%的精力。这很正常。在紧要处就是咬紧牙关。古人说过一句话:好汉子,牙打掉,和血吞!要有这个信心和勇气!晚上开会。马健。

——这是邓庄镇西侯村党支部书记梁勇杰数不清楚多少条手机短信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每天,我们各村的‘两委’主干都会收到马镇长发来的此类短信,有时一天好几条,内容大到安全生产,小到招工招聘信息,方方面面,大事小情,安排得很细。”梁勇杰坦陈,“有些工作通报短信上只表扬好的村子,工作落后的、完成得差的村干部一看到短信感到压力很大,自然就产生了好好工作的动力。”到邓庄镇后,为加强与各村的沟通与联系,马健借鉴在古城镇时群发短信安排工作的方法,使用飞信发送短信,既快又省事,效果还好。近两年来,他累计发送短信数万条。

——办事公道民称赞。

马健认为,处理群众的问题,是树立政府形象的机会;处理村里的问题,是干部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此,他总是在不同场合,与群众交流、谈心,并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大家。2012年7月,马健利用县上举办“荷花节”的机会,组织全镇各村表演节目,借机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群众,让群众有大事、难事、急事、突发事、办不了的事时,随时到镇上找他。

“你有多硬,你有多干净就有多硬!从政为官,建立防线,守住底线,进退留转,自己安全,别人安全。”马健从不说大话。在古城镇拉低供煤时,他专门起草了个廉政承诺:谁要想着弄点事,天诛地灭,天打雷轰,男盗女娼,断子绝孙!并带头在上面签了字,保证了低供煤及时、足量发放到各户。

民不患寡而患不公。在创新社会民主管理工作中,马健坚持做到“阳光操作”,即敢公开、敢评议、敢“体检”,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低保户评议、危房改造、征地拆迁等常规性工作,通过开会表决、公开评议、结果公示的方式进行,确保让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我们村的低保户评定工作,就是按照镇上的要求,采取‘定+评+晒’的方法,先开会研究定个框框,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出具体农户,最后再进行结果公示,做到了程序公开、过程透明、阳光操作,确保了公平、公正。”邓庄镇孙家院村党支部书记孙六斤高度赞同这一做法。

“我们都是面向天黑的行军,都是面向休息的旅行,面向沉默的发言,面向黑暗的灿烂,面向下台的上台!我们在邓庄一天,就会实干一天,苦干一天;就准备担当一天,坚守一天;准备为党和百姓奉献一天,操心一天;如果有一天,组织要我们离开,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我无悔,我自豪。那么,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间,把项目尽快落地,把矛盾尽快化解,把面貌尽快改变。那么,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的感情一定会更深厚、更浓烈,我们一定会更加难舍难分!让我们为这一天的到来抓紧时间拼命工作吧!”始终想着群众的马健一直在路上。(记者 田青松 郑晓军)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