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宣纸上妙手绘鸡

2014-05-18 21:50: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侯瑞用兴趣、坚持、源于实践概括了他每个阶段的成功之道。从10岁开始拿起画笔,直到如今的59岁,绘画始终是他生活中的主角。

偶然际遇绘画结缘

出生在农村的侯瑞,幼时接触的东西有限,对于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看到图案,遇到色彩时的冲动却是与生俱来。“那时候有很多北京来的插队青年,他们的衣服上总会有一些红色的小图案做点缀,我看着既羡慕又喜欢,便琢磨着拿塑料纸剪成喜欢的形状,再用红墨水一点点填满,看着自己光秃秃的短袖衫上有了图案,别提有多开心。殊不知人家身上的那些图案都用的是专门的颜料,即使洗上几次也不会掉色,我的背心稍微一出汗,或者一沾水,不仅图案没了,连短袖也被染色了。”临摹毛主席的头像,搜集报纸上的小插画成了幼时侯瑞最大的乐趣,家里的剪贴本堆了好几摞。

虽然对画画着迷,却从未想过会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真正与绘画结缘,还要从家里的大喇叭说起。

1971年秋天的一个午后,已经“罢工”多日的大喇叭突然发出了“嗞嗞”的声响,刚进家门的侯瑞便踩着炕头,从木盒子里把大喇叭掏了出来,刮掉电线上的铁锈,将线拧到了一起。喇叭随即传来一条让他惊喜万分的消息:山西省临汾艺校将在各县进行招生,有艺术、戏剧、美术、音乐等专长的广大群众踊跃报名……”正是这条消息开启了侯瑞的绘画之路。

学成之路亦苦亦甜

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激动,但从未经过系统学习的侯瑞甚至不知道何为素描,更别说去参加正规的美术考试。情急之下,他想到村里的插队青年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应该对美术考试略知一二。经过四处打听,他得知村里恰好有一个插队女青年是美术专业的学生,便天天跟着女青年学素描、练速写、画暖瓶、描杯子,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对考试的把握也就越来越大。

“初试时,看到周边高手云集,我便有些胆怯了,当初的那份自信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肯定考不上了,便去县城溜达了一圈,买了好多彩色铅笔,考试就全当碰运气了。”由于他放松了心态,亦或是他准备充分,汾西县城共有三人被临汾艺校录取,侯瑞就是其中之一。

侯瑞深知此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同学们在玩的时候他在画画,同学们在画画的时候,他在创新,不仅日常表现非常优秀,毕业时的成绩名列前茅。

抓住机会成功在握

自从与绘画结缘,侯瑞就从未让画笔离手,对于诸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等西画的掌握也几近炉火纯青,但他总感觉自己画里少了一份思想,少了一份情感。

在同好友切磋画中技巧时,对方说:为何不尝试着往国画的方向发展?”一句话让侯瑞茅塞顿开,转而向传统的国画方向发展。2000年,他开始钻研国画的虚实、构图、大写意、小写意等。闲暇时,也会同好友结伴前往甘肃、兰州等地写生,与外省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

侯瑞感慨道,把国画的主攻方向转向画鸡,其实是受宁佳录老师的启发。“在咱山西的一本杂志中,有一组宁佳录画的花鸟画,里面的鸡真是惟妙惟肖。我心想,别人都有主攻方向,或画人物,或画山水,在看了他的这幅画后我便想尝试画鸡。”艺术来源于生活,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好作品。侯瑞不仅在网上搜集了历代画家画鸡的资料,还经常去鸡场、菜市场观察鸡的神态、生活习性,有时候一看就是一天。渐渐地,鸡活灵活现的形象便刻在了他的脑海中,活”在了他的笔端。

谈起画鸡的精髓,侯瑞说,除了兴趣第一以外,功夫下到位非常重要,用真功夫提高技艺,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实践。

“正在学习绘画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突破,不要安于现状,要勤思进取。另外,还有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思想融入作品中,在画中把自己的思想真实记录下来,将人情味融入作品中。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仔细观察侯瑞的作品,主要以明亮的色调为主,他说:“色调明亮,看画的人心情就会跟着愉悦,我本身是个乐观的人,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传递出来更多的轻松、快乐。”(弓佩玉)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