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真是一个大学校,教我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把我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农村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干部……”今年已经80岁的胡效卿老人拿出3张老照片,提起8年的军旅生涯,依旧激动不已。
胡效卿出生在运城市稷山县下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日本鬼子侵占稷山县城后,他被日伪军强行征去挖战壕、站岗放哨。一次,他因睡觉耽误了站岗时间,被日伪军反臂捆绑吊在炮楼上,用皮带、枪托连抽带打了一两个小时,并被罚多做半个月的苦工。还有一次,他给日本鬼子修炮楼时,因干活稍慢了点儿,便被鬼子用一瓢滚沸的开水从脊背上浇下,背部立刻烫起了一串串水泡……1947年,新绛、稷山、河津等地相继解放,17岁的胡效卿在堂兄的帮助下,参加了晋绥吕梁十分区宣传队。
“那时,什么手续都不要,我们稷山高校一同上学的四五个人经家长同意后,便参加了革命。”部队领导把他们带到新绛县城,开始训练。胡效卿由于为人忠厚、做事积极,再者家庭成份好,便被指定为服装组副组组。他们的任务就是每次演出前,负责在老百姓家中借演出服装,大人的、小孩的、老汉的、妇女的,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出前借全,演完后再负责归还给老乡,若有损坏照价赔偿。
1948年,胡效卿所在的宣传队随军分区58团、59团团加解放临汾的战役,就住在河西帽儿刘村一带,给部队 官兵和邻村群众表演节目、宣传党的政策。5月17日临汾城解放。第二天,宣传队从西关进城,参观了被解放军保护起来的面粉厂、水厂等企业,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胡效卿专门约一位当排长的老乡去一家照相馆合影,以留作纪念。
随后,宣传队奉命前往乡宁县搞宣传。
众人到达县城的第一个晚上,阎匪散兵就把乡宁县公安局包围了,枪战打得很激烈。因宣传队是新组建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战斗经验,很多年轻人吓得不敢说话,有的连鞋袜、裤子都穿不上,天黑也不敢点油灯,多亏宣传队长王崇吉是个老革命,他叫大家不要到处乱跑,就地坐等到天亮。第二天,大家才知道阎匪散兵打死了我方公安局的一位局长。
在给这位局长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后,我军立即组织队伍上山围剿,没几天乡宁县就安定了下来。
至今,胡效卿老人还珍藏着一张给首长当警卫的照片。1953年7月,他被抽调到运城独立营机炮连当指导员。那时中央为充实军委机关,在各大军区部队抽调一批年轻干部部军委工作,胡效卿因政治、思想过硬被抽到军委总后勤部工作,几个月后又被分配到华北军区警卫团六连当指导员,负责华北军区和华北行政委员会外围警卫工作。当时,华北军区司令员是聂荣臻,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是刘澜涛。因为是解放初期,北京市的社会秩序还比较混乱,国民党暗藏特务活动猖狂,街头摆小摊的、蹬三轮的、相面算卦的,许多是顽伪人员妆扮的。每到深夜,这些坏分子不断向外围岗哨扔砖头、打砸抢,有时还会公然抢抢执勤战士的枪支。一年多艰苦的警卫工作,终使胡效卿积劳成疾,身患胸膜炎住院治疗。1954年病愈出院后,他转业到地方工作。1985年退居二线,1991年光荣离休。
来源:临汾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