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娥不仅是英语老师,还是音乐爱好者,她不但唱得好,而且还会演奏各种乐器。刚走进东关花苑大门,就听到了葫芦丝演奏的动听曲调,循着那优美的曲调,记者来到了宋元娥家中。
“身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感到十分荣幸,万分自豪。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我只有6个月大,国家的兴盛都刻在了我心中!”宋元娥无比自豪地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直到1974年国家才开始提倡学习英语,只学不考;1983年,初中升高中需考英语,但所占分值并不高;1984年,英 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由于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深化,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宋元娥也开始了学习;1996年,她进修大专外语系。随着时代的进步,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要,而且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有了录音机、电视等“硬件”工具,再往后什么学习机、电子词典更是人手一台。“我教学40年来,英语教材就换了6套,越换内容越丰富,知识越灵活,而且交际用语、对话等内容越来越多,咱国家的发展真是越来越越啊!”她感慨道。
“以前的生活真的很苦,每月29.5元的工资,除了9元伙食费,剩下的除了家用外还要攒下来,我和丈夫攒了3年,才买了一辆100多元的自行车。”3年,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相对现在的生活来说,自行车可是最简便的交通工具,干净宽敞的街道上跑着各种品牌的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我儿子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我们也住进了商品房,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祖国,因为她的繁荣昌盛,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宋元娥抑制不住那份喜悦,激动地说着。在这风雨和辉煌并存的60年里,祖国经历了许多,最后凭借执著、坚强、不屈不挠、永不退缩的精神,带领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宋元娥出生在那个艰难的时代,成为祖国当代历史的见证人,她精彩的叙述让人感慨,更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