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怀着对军人无比崇拜的心情,21岁的张业平从湖南省澧县应征入伍来到临汾。在部队,勤劳踏实、表现突出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于入伍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1年退伍后,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换了岗位,但张业平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2004年,他因车容车貌整洁、优质服务在全市几千名出租车司机中脱颖而出,被临汾市公用局评为“临汾市出租行业十佳标兵”。
然而,也就在这一年,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一位出租车司机为多挣钱,拉着一位外地游客绕着鼓楼转了四圈,并煞有介事地说,临汾城这样的鼓楼有四座。此事被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开始对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产生质疑,这让同样身为出租车司机的张业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出租车行业是临汾对外形象的一扇窗口,是外地人认识临汾的名片,而出租车司机代表的首先是临汾人的形象,应该首先是一个文明的使者。
有了这样的想法,军人出身的张业平再也坐不住了,他约了几个要好的“的哥”,讨论怎样改变人们对出租车司机的看法。终于,他们有了一致的想法:成立雷锋车队。
2004年高考期间,为了推出自己的雷锋车队,张业平和郭小锋等8位出租车司机策划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高考期间免费接送高考生。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当初想像中的一片喝彩。第一天出车,张业平在公交站附近看到两位考生模样的女孩在等公交车,他便将车开过去热情地请她们免费乘坐雷锋车,但没想到两个女孩先是一愣,继而竟逃也似的躲开了。好事没做成却被看成了坏人,这让张业平心里十分难过。
后来在一中校门口,一位中年男子带着考完试的孩子上了他的车,当张业平告诉他们可以凭准考证免费乘坐雷锋车时,那位男子惊呆了:“竟有这事?还是头回听说坐出租车有不掏钱的!”之后,又发自肺腑地感叹道:“还是好人多呀!”乘客的信任,终于给了张业平极大的信心。
2005年的一个夜晚,张业平出车至二中路,忽然发现前方围着一堆人,出于多年行车的经验,他敏感地意识到前面可能出事了。过去一看,果然是一辆小型面包车与一辆大货车发生追尾事故,面包车司机身受重伤浑身是血躺在路边,心急火燎的大车司机一边焦急地拨打急救电话,一边不停地在路边拦车,怎奈一辆又一辆车从他身边稍作停留便又飞驰而过。此时古道热肠的张业平丝毫未加犹豫,主动将车停下来并帮忙将伤者抬上车,迅速送往医院。下车时,大车司机慌慌张张地满身上下摸钱,但被张业平阻止了,他说:“先救人吧!”一个多月后,康复后的伤者和大车司机几经周折才在春秋公司找到了这位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救命恩人,并满怀感激地送上了一面写着“临汾的士楷模”的锦旗。一时间,这件事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现在,雷锋车队不仅把每天都变成了学雷锋活动日,而且,把学习雷锋活动像打造一个名牌商标那样去经营。他们积极支持“春蕾”行动,资助失学儿童,并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去福利院看望孤儿;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重阳节去夕阳红公寓看望孤寡老人……
群众对雷锋车队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2006年,队员路临锋的妻子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当这件事通过临汾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快车”栏目播出后,许多市民不仅主动赶到医院为路临锋的妻子捐钱捐物,还在病房里为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出现了“雷锋热心帮雷锋”的感人一幕。
如今,在雷锋车队的影响下,临汾运输行业又先后出现了女子文明车队、党员车队等许多先进模范组织,他们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向人们昭示着雷锋精神在新时期所呈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和迷人的光彩。面对这一切,张业平深有感触:“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如果大家遇到困难都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就是和谐,就是美满,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记者 许丽)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