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琴,1997年从长治医学院毕业之后,在临汾市传染病医院从事肝病诊治工作。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工作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
市传染病医院在2004年7月建立了专门收治艾滋病患者治疗病区“绿色港湾”,远离城市,条件简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传染科医师,马丽琴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又勇敢地站到战斗第一线,主动要求到病区从事艾滋病治疗工作。
自从来到了“绿色港湾”,马丽琴恪尽职守,敬业爱岗,倾情奉献,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医护队伍,突出人文关怀,先后治疗艾滋病人500余例,接诊门诊病人2000余人次,以“理解、关怀、帮助”的理念,与患者取得相互信任,并逐步使患者从接受事实到面对现实、再到拥有向艾滋病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以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
马丽琴一直以来都用这样的心态埋头工作。每天24小时开通自己的手机为患者提供治疗及咨询服务;每逢节日时,她总是和病人一起包饺子、开联欢晚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让病人过得开心,能真正感到家的温暖。她总是说:“这些病人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远离和亲人的抛弃。他们非常信任我们,我们更应该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关怀,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绿色港湾”接治的患儿都是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大多数父母已被疾病夺取了生命。马丽琴更是以“母亲”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关爱着每个艾滋患儿。她把每个患儿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直到病情稳定才能松口气。每当别人问起这些孩子时,她总是很激动地说:“面对这些无辜的孩子,无论是谁,都会全力让他们的童年多一些欢乐、少一些遗憾。”艾滋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所合并的机会性感染也复杂多样。在“绿色港湾”病区,有儿女放弃学业来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有白发苍苍的母亲为不能自理的儿子端水送饭……人间的苦悲和无奈处处都能体现。看着这一幕幕,马丽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用知识和智慧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家庭的负担。
马丽琴多次参加北京、上海、西安、太原等地举办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学习,汲取国内外先进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认真总结临床经验,并多次参加了国内外艾滋病学术交流研讨会。她亲自撰写了《艾滋病的心理治疗模式的探讨》、《艾滋病口腔霉菌感染治疗的体会》、《山西省艾滋病耐药情况分析》、《山西省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等论文,并成为山西省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她接管并负责着多个项目研究工作,并与本院的中医专家协作,努力开辟出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新途径。她承担着全省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现已培训医护人员、临床医师、疾控人员千余人。
由于马丽琴的爱心奉献,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纷纷而至。她所率领的这支队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团省委青年文明号”、“市妇联巾帼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马丽琴也先后获得“全国疾病预防工作先进个人”、“市传染病医院先进工作者”、“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市红十字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科教文卫系统知识女性创新成果奖”、“全市十大优秀女性”、“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2008年当选为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面对这些荣誉,她始终保持谦逊、淡定的态度,默默耕耘在医护第一线。(本报记者 姜秀丽 工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