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士”刘桂兰商会社区传佳话

2010-05-18 15:2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2003年非典时期,医生和护士短缺。这一年,正值刘桂兰初中毕业,她毫不犹豫地上了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原北卫校),选择当上了一名护士。
在校期间,刘桂兰在模特身上学会了基本功。2005年,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用右手将针扎在左手上,一次成功,她高兴极了。
2007年,她进入一家医院实习。一天下午,从救护车上推下来一个伤势比较严重的小伙子,肠子也滑在外面。当时,刘桂兰也不知道害怕,和老师们用手托起血淋淋的肠子,立刻准备回肠手术,“我只想着赶紧去救治他,‘赶快………赶快……我心里默念着。”刘桂兰说。
第二年,刘桂兰在商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了一名社区护士。
两年来,23岁的她和其他护士一样干着社区的妇幼工作、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35岁以上居民测血压、残疾人医疗服务、上门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等,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她的汗水。
70岁的张老太太血压高,有语言障碍,老伴听力不好,上门服务便成了“家常便饭”。记得去年冬天,刘桂兰随同大夫上门输“保健液体”,一连输半个月。一种信赖让老太太把大门钥匙给了刘桂兰。而每天下午,老太太坐在阳台上等待和渴盼的那种眼神,刘桂兰至今都难以忘怀。
医生和护士需要协作精神。
今年3月的一个中午,7岁的小孩体温不到38℃,但已经开始抽搐,且手脚冰冷。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采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退烧、掐人中……仅几分钟时间,便稳定了病人的病情。刘桂兰庆幸3人合作默契,拯救了一个小生命。
每天午时,只要病人一来,她们都把刚打来的盒饭放到一边,先为病人看病。等病人走后,她们才想起还没吃饭,可这时碗里的面早已凉了。刘桂兰说:“这些都司空见惯了。而每每听到患者的认可,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生命诚可贵。刘桂兰说:“每次见到病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也眼睁睁地看着治疗无效死亡的病人,那是很难过的事。大概也是缘于此,两年来,我一直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位病人。”谈起对自己职业有何看法,刘桂兰淡淡一笑,社区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所以社区服务需要高素质的内外儿妇“全科护士”来承担。她认为,“社区护士的工作绝不是简单地为病人打针、督促病人吃药。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与临床护士的职责有很大差别。”记者感言:今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刘桂兰只是尧都区社区护士中的一员,从医院到社区护士,在思想、服务、技术上都应转变,她正是以这种转变,在与医生的协作下,为辖区内1.6万人提供优质护理,从而试探着去引领长期护理。
 
(记者 郭秀婷 郝海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