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明星”——记省劳动模范褚李华

2010-06-19 09: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他,通过高温的淬炼和汗水的洗礼,成为了钢铁一线的“明星”。
他就是山西省劳模、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五高炉车间炉长兼支部书记褚李华。
2007年至2010年,褚李华担任临钢公司炼铁厂生产技术科科长,从昔日铁水、高温、机器轰鸣,到今日的系统思考、全面管理,他经历了人生中的“转型发展”,从以前“引领”单个高炉的各项工作到“指挥”全厂的生产经营工作,他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紧迫,但凭着对炼铁事业的无限忠诚,这位能吃苦、不服输的男子汉暗自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书写新辉煌。有着8年多高炉炉长实战经验的他,再次向书本、向专家、向报刊“讨教”炼铁理论知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为他创新开展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年来在铁厂工艺装备落后、原燃料条件日渐变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面前,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先后组织实施了多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炼铁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创历史新高。这期间他先后制订实施了《高炉安全均衡生产实施方案》等20项管理制度,修订了《炼铁厂生产过程控制管理标准》等23项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了“配加低成本扬迪矿”等11项技术攻关,这一系列成就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制度、提升了标准、便利了生产,为高炉长周期稳顺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临钢公司提出的“铁前降成本、炼钢增品种、中板出精品、全员创效益”的经营方针,褚李华在千方百计抓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工艺技术革新和降本增效工作。为有效降低焦比,进一步降低生铁成本,他带领技术人员投入到如何提高喷煤比的攻坚战中,学习高炉喷吹煤粉的理论知识,在磨煤量充足、高炉炉况稳顺的条件下,他鼓励值班工长大胆增加喷煤量,并对高炉喷煤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摸索与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多的艰辛付出,全厂喷煤比提高了15kg/t.Fe,看似并不起眼的数目,却可产生年度降低生铁成本923万元的大效益。
2009年,临钢公司成立了铁前炉料结构优化SBU小组,褚李华无疑成为小组主要成员,为使这一身份“名副其实”,他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结合铁厂实际情况,提出多项行之有效的建议并付诸于实施。在原燃料价格一路攀升、生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面前,他紧观市场动态,不断建议在烧结系统使用低价位原燃料,并积极参与烧结杯试验、冶金性能试验等工作,2009年9月份针对国内碱性精矿粉供应紧张且价格高的现状,他在确保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大胆改变生产经营决策,首次在烧结含铁原料中实施有巴西矿粉、扬迪矿粉、PB粉组成的全进口矿粉,此举成为烧结工序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在利用全进口矿粉进行烧结以来,烧结矿的各项指标均在预计范围内,3座高炉也同时实现了平稳过渡。据经验测算,改变烧结系统的含铁原料配比后,每月可降成本250多万元,为公司节省资金1亿元,此举成为“铁前降成本”工作的又一新亮点。与此同时在高炉系统,他导入函数关系理论,建立高炉操作方程,注重每个工序的关键控制点,在高炉逐步实施“加风、降硅、促高产”的技术措施,确保高炉稳顺运行,此项技术的投运,使2009年该厂累计产生效益192.52万元。在此基础上,他还在3座高炉推行“铁料混装”新工艺,稳定了炉内软熔带,缩窄了软熔区间,有效提高了气流的稳定性,促进了炉况的稳顺运行,为生矿配比的增加提供了先决条件,2009年,该铁厂3座高炉块矿入炉配比由以前的7.5%提高到20%,使吨铁成本降低了10元,全年共降低生铁成本1099万元。
一路走来,褚李华的付出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2006年6月,他被评为临汾市“优秀党支部书记”;2007年1月,他被新临钢公司评为“特级劳动模范”;2007年4月,他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他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记者 王长波)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