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丽给纳税人讲税法。
“无花果”
上世纪70年代,许秀丽出生在尧都区屯里镇屯里村。这个地道的“70后”,尽管没有衔着“金钥匙”出生,却生就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命。她那令人眼馋的老公说,和她生活这么多年,感觉她就像一枚“无花果”,朴实无华。家里只要有她,就有快乐。除了要求自己把工作干好外,她似乎再没有什么要求。每年她过生日的时候,丈夫问她想吃点什么好的,她的要求总是想吃“擦圪抖(一种面食)。”她老公对她的比喻让我想起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无花果,果无花,满园的灿烂奔放,只有它的果没有花……”真是知妻莫过夫呀。眼前的许秀丽素面朝天,一身地税制服,细细长长的单眼皮眼睛闪着快乐的光芒,真像一棵缀满果实的无花果。
“当然,仅有朴实是不够的,她身上的毅力才是我最佩服的。”她的老公接着说,1998年为了建立“征、管、查”三分离的模式,尧都区地税局成立了两个办税大厅,她被调至二厅当开票员,二厅面对的是全区将近上万户个体户和建筑业安装户的征收工作,在打印机“吱啦、吱啦”从早响到晚的声音里,许秀丽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的时间里,为了跟上日益现代化的税收业务进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埋头苦学,自学修完了专科、本科的会计课程。
“小蚂蚁”
可许秀丽说,她从没有觉得自己像无花果,反而更像一只小蚂蚁,一年到头一刻不歇地忙碌着,如果不忙,反而觉得心里边不踏实。高中毕业那年,正逢尧都地税局成立,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怀揣美丽的梦想加入了税务队伍。因为年轻,因为好奇,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刚刚成立的尧都地税,人员紧缺,许秀丽所在的集贸所,5个工作人员就要分管全区的4000户个体户。每天穿梭于临汾城的大街小巷核查从国税接过来的管户情况,记不清跑烂过多少双鞋子,可每当核查完一条街道,心里都美滋滋的。
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许秀丽很快担任了集贸所里的税收会计兼内勤,税收会计虽然在会计核算中是最简单的会计,但每天担当的责任却很大,而且开票员上交的票和钱数量也多,光现金最多一天就有十几万,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每天的工作便是用算盘核对开票员手中的钱、票,金额核对一致,带上钱汇至国库,再和区局报表对账。那会儿,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为了不出差错,许秀丽每天苦练算盘功夫,抱着一本不知从哪儿淘来的“税收与会计”翻来覆去地看。说实话,当时可比小蚂蚁勤快多了,上报给所长的资料,哪怕是手工绘制的报表,也做到准确、简洁、美观。
“香饽饽”
以往不能适应的农村所生活,如今成了她心中的“香饽饽”,宁静的工作环境,抚去了往日的铅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对所分管的工作有了一个精细化的安排,细细地去考虑每项工作怎么做能最好,最有创新,而且能合理地安排学习业务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几年间,她连续四年被评为区局“优秀公务员”,2007年被评为“市级业务能手”,2008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征收员”,200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管理员”、“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市级业务能手”,2010年被评为“区局优秀党员”。
(记者 刘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