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禄:传统工艺发新花

2010-08-13 15:4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她有着肥沃的土壤,就像这些树,扎根越深,长得就越高。艺术的这片土壤,来自民间,来自土生土长。”初见张德禄先生,便被他的渊博学识深深地吸引8月4日上午,记者在山西师范大学家属楼见到了张德禄。今年71岁的他身体硬朗,行动稳健,思维敏捷,十分健谈,一点不见七旬翁的老态。从1958年处女作版画《打场》发表,到2009年出版完成《山西美术史》;从年少时拿起画笔的一刹那,到如今积极响应市文联发起的‘临汾人画临汾’活动;从油画、国画、壁画、版画,到陶艺、刺绣、云雕、画盘……在他所有的创作中,无不彰显出他对艺术的执著。在他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头。
谈及目前的创作,他侃侃而谈:“近段时间一直在设计、修改‘临汾人画临汾’的稿样,近期将会完成。此外,我还在研究一个项目,那就是如何让纯艺术走入大众生活当中来。当今社会,由于生产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人们不再重视传统技艺,转而投资一些获利快、风险小的项目。
但,这些来自民间、土生土长的传统工艺,却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采访过程中,张德禄谈的最多的的就“艺术的回归与重构”。
他认为,艺术的变革就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现代元素借传统工艺来表现,从而使传统工艺得以继承和发扬。“由于缺乏设计人员,传统手工艺者只能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图样进行制作,于是,这些作品也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逐渐被抛弃。我们的先辈流传下来这么好的工艺,如今却渐渐渐消,我倍感痛惜。”话至此,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前段时间,我去江苏寻求合作,然而,偌大的城市我竟没能打听到刺绣的工厂。不是没有,而是不为人知。当我找到一家刺绣工厂时,发现这家工厂坐落在城市较偏僻的地方,显得那样落寞与萧条。”“云雕(雕漆工艺的一种,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故称“云雕”—— —编者注)和画盘也在我的策划项目之列。在新绛,如今做云雕的人大多也是出于对这份工艺的热爱,因为这样的项目用来投资,周期太长、风险太大,很少有人愿意再做。加上他们所做的云雕大多还是老一套,没有市场,自然没有利润可言。好在一个朋友的儿子已经答应与我合作,这让我十分欣喜。”张德禄说,“跟老师学、跟大师学,反不如跟老百姓去学。
因为,这些传统工艺来自民间,有着肥沃的土壤任其生长。临汾有着太多令我激昂的东西,是我源源不断的创作来源。”

记者 卞志强 卢凯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