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回乡就要干一番事业”

2010-12-31 09:4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帮老百姓实现致富梦”

任玉林1957年出生于东张村,高中毕业后入伍。1995年8月,任玉林转业为中校团级干部。任玉林每每回家探亲所见所闻,父老乡亲生活水平离发达地区差距相当遥远,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决心。
2007年东张村学校竣工,任玉林从外地回来捐款一万元,2008年,他义务筹建门楼一座。2009年,他给学校安装暖气捐款2000元。2009年,经党员大会全票通过,任玉林返乡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他说:“军人回乡就要干一番事业,这次我回来就是要把老百姓致富的梦想变为现实。”从此,任玉林带着他的两辆铲车和一颗火热的心,挑起了兴村富民的重担,走上了与百姓同命运、共呼吸的轨道。

“当不当干部,都得为家乡办事”

上任之后任玉林有啥说啥,不改军人气质风格。第一件事是把村里主街道一条南北路,两条东西路,全部安装上了路灯。2010年年初,在水泥短缺的情况下,他又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了7000余米节水工程。与此同时,在水利配套设施发展方面,新增一个变压器、维修一个变压器,使全村农田灌溉率达100%,为新型农业的崛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村民学习知识、转变观念,任玉林装修了6间教室,专门聘请专家讲课。许多村民通过学习后,致富的心情更为迫切。为了从根本上转变大伙儿的理念,任玉林又带领村民代表赴山东寿光马寨村实地考察交流。
“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同样的政策,为啥人家富裕咱落后呢?”经过一番讨论,他终于找到了理念上的差距。
观念改变之后,任玉林“人均一亩莲菜,户均一个大棚”的致富之梦由此拉开序幕。随之配套的措施就是技术与山东合作,任玉林以每月6000元高工资聘请技术人员槐乡落户,采用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作为榜样,按全村300户一人一亩先开始目标20余户300亩重点扶持起步,把大棚菜的每一个细节都运作到了极限程度。在资金不到位时,为了百姓的燃眉之急,任玉林忍痛将个人的车辆和城内的房子都卖掉了,甚至改变了不求人的传统观念,每提此事,他笑着说,为了村民值得这样做。现在报名搞大棚菜的农户越来越多,预计明年大棚菜发展规模更大,效益更好。

“带兵的团长照样能带领村民致富”

2009年10月,任玉林在村里建起了20亩莲菜示范地,先后利用村中废弃砖窑从挖池、修池、考察、买苗、打井、规划、放水到成熟后管理、上肥等都是他个人垫资,一直到2010年5月栽苗放水,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任玉林又调两辆铲车,顺民意,将绕村1000余米废渠,实施明渠改暗工程,一是浇地不跑水,二是下边为渠、上边为莲菜池。仅此项工程就可恢复耕地100余亩,又新增莲菜基地,至少为村民增收60万元以上。任玉林在取得一方百姓信赖的同时,更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注。2010年6月,县领导现场视察后,对任玉林的成绩大加赞赏。
在事实面前,老百姓已完全相信任玉林这个带兵的团长照样能带领农民兄弟致富。面对前景规划,任玉林想法颇多,村中文化广场、养老院、集中供暖、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三五年内的宏伟蓝图在任玉林心中已经绘就。任玉林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利用废渠垃圾场改建成商品一条街,同时,利用东张村这一黄金地段,由此向东新农村住房城镇化逐渐延伸。仅此项就可节省出来400亩耕地,这400亩地再用于莲菜和大棚的话,每亩地从1000元就会升值到一万元。再进一步借洪洞莲城美誉和杨侯国遗址厚重文化底蕴及春秋师旷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莲花艺术节”观光,以及莲菜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面对成绩,任玉林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他表示,光我们一个村富裕不行,我要让南垣一方百姓都像山东寿光一样走上新型农业之路。这是一个军人,也是一个党支部书记对党和人民的铿锵承诺。

(记者 范韶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兢兢业业十五春

 

下一篇: 团职“村官”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