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民兵连”指导员张光义

2011-06-30 11:3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张光义


驱逐日寇积极入党
1941年日寇统治沁水,他们为了奴化中国,从各村抽拔青年送往县城集训。由于当时张光义的家里缺少劳力不好抽拔,日寇便使出诡计,他们命令张光义前往沁水给日伪维持会送柜子,这一送便扣住不让回家,被迫集训了一个多月,进行奴化教育。集训结束后,日伪维持会还动员大家报名当警备队,可是爱国的张光义并不想当亡国奴,他深知日寇的残酷暴行。1942年,八路军17团张排长带领的10来个战士在坡上村驻扎,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这给张光义带来了希望。
张光义积极地将那些被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汉奸压迫的群众组织起来,以民兵身份站岗放哨,保护群众,由于他的“战绩”突出,在1944年4月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民兵副指导员。在上级的领导下,他发动群众、锄奸反霸、减租减息、空室清野、打击日寇,就地镇压了汉奸郑守业。
    满腔热血攻打临汾
1947年11月初,张光义是当时沁水二区堡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指导员。一天上午,区委通知他携带简单的行李到区委报到,说有事要谈,他急忙收拾就赶往区委所在地沁水县土沃村。区委武装部长王玉良和指导员贾培敬命令张光义说:“上级决定沁水组织一个民兵营参加临汾战役,咱区组织一个连,你和程永德带队,直接到临汾前线与营部会合……”当他接到区委的命令后,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带队出发,经过一夜的翻山越岭,他们跨越翼城进入浮山境内,又经过一天步行到达临汾境内。第3天进入前沿阵地临汾城东约20里的翟村。
在翟村附近与同时赶到的沁水民兵营营部和另外两个连接上了头。根据上级命令,张光义的这个连被编为19连。
据张毓芳老人回忆,当时困守在临汾城内的梁培璜部队分不清我们的正规部队和民兵,一打他们就夹着尾巴跑了回去。在临汾战役中,沁水民兵19连在张光义的带领下,先是帮助翟村农民组织农会、武工队,打退了敌人十多次的抢粮活动,进而撬毁临汾至洪洞的铁路,阻止了敌人的增援。而当时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民兵连英雄们,都还是十八九岁的娃娃兵,张光义也就24岁,但他们“刀山敢上,火海敢下”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记得有一次敌人就有300多人,窜到距翟村5公里的杜村抢粮,叔父接到消息后,立即带兵出动。他命令三排在制高点掩护,二排从正面向敌人猛冲过去,一排从侧面包抄敌人,敌人被民兵连打得晕头转向,这才丢下抢的东西抬着伤员一溜烟跑回城里。”张老说,还有一次是敌人的一个团到翟村西南5里多路的褚村抢粮。沁水民兵营组织3个连从东西北三面向敌人猛冲过去。19连三排冲在最前边,一个突击组和敌人的一个班对打数分钟没有冲过去。敌人发现他们人少力薄,随即组织几百人冲出村堡厮杀过来。
三排的战士被迫困到村外一坟地里无法动弹。就在危急关头,埋伏在制高点土丘上的民兵一二排集中火力向冲过来的敌人猛打,小钢炮向敌群连射了几发炮弹,这才把敌人压回到村内,掩护着三排撤到高地上。同时18连、20连也从东北两面向敌人猛打猛冲,配合着大部队打进了临汾城,活捉梁培璜。
解放东关受到嘉奖
1948年4月10日民兵19连参加了大部队攻打临汾东关的战斗。临汾东关东西3里多长,南北两里多宽,四面都有城墙保护。要想解放临汾城,先得解放东关。为能顺利地解放东关,他们从几里以外挖地道作掩体,其中,有7条地道能够通到东关墙城下,并装好炸药。等到战斗打响后,7条城下地道同时爆炸,一时间敌人举手无措。
“那个时候,咱们的军队还缺乏攻城爆破实战经验,有的城墙炸塌了,有的城墙就没有被炸塌,炸塌的地方战士都冲了过去,没有炸塌的地方敌人又组织力量重新控制,向城外19连的阵地疯狂射击。”张老说,民兵19连只能在东关爆炸未成功的地方绕到东北角,辗转到被炸开的城墙上冲进去。他们分开几条战线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枪炮声、厮杀声……顿时,响彻了整个东关城,一直“激战”到天亮。
进入东关后,战士们顺着东关的城墙内壕,边打边走,绕到南城墙下,攻打南城楼的敌人碉堡。由于这里是一片开阔地,非常不利。为大部队的夜战扫除障碍,必须攻下南城楼。连长程永德带领数名战士冲了过去,却因敌人封锁严密,不幸中弹身亡。随后,副指导员郑拽娃带领一个班又冲了过去,被敌人的机关枪打倒阵亡,二排排长席引海被敌炮弹炸断了右腿,成了终身残疾……就在这样紧迫的时刻,张光义急中生智,摸查到开阔地旁边有一条小沟,而这条小沟可以一直通到南城的楼底,他立即命令部队的战士将身上的行李全部卸掉,只带武器,顺着沟壕,一个接一个地匍匐前进,这才将死亡降到了最低点。其中,一个战士先过去用密集的手榴弹向南城楼敌人碉堡掷去,随着一阵爆炸声,扫清了碉堡内的所有敌人,拔掉了一个“眼中钉”。
随后,张光义又配合围城部队打击临汾城内企图突围的敌人,准备占领东关面粉厂。他们不管敌人夜里出城偷袭,白天从古城墙上用轻重机扫射,还是派飞机轰炸,民兵19连的战士都坚守不动,在前后左右野战军部队的配合支援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保住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制高点。
5月17日,临汾城被攻克,战役结束后,沁水民兵19连被授予“英雄民兵连”,张光义荣立一等功。
为党一生颠沛流离
一次他们要张光义隔河打一只狗,张光义明知他们的用意,没有犹豫,还是举枪扳机,那狗应声倒地。还有一次他们要张光义隔着几座院打房上的一只鸽子。张光义一枪打去,鸽子就软绵绵落到地下。这一打“动静”可是不小,不仅惊动了区政府内外,就连国民党土匪也说:“这是个真八路,可不敢胡动。”自此后区干部们对张光义的态度也变了,工作也有了新的起色。土匪头子程明秋和区政府秘书林菁潘,在公安人员的协助下都被捉拿法办。对混进革命队伍当了副区长的国民党兵痞,由于私自接收地主送的黄金,也被政府逮捕判刑。
鉴于张光义同志工作有成绩,1954年4月被调回沁水县里工作,先后担任农工部和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1月又任沁水县委副书记。这个从小没念一天书的工农干部,在党的关怀下1956年8月到福建省工农速成中学上了两年学,1958年8月毕业后任福建古田水电站工程处副书记,1959年5月提任闽侯地委工交部副部长直到病退离休。(记者 裴斐斐)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