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早期中国共产党员之—— 李光杰

2011-07-05 10: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1923年,与陈国淦、陈国干、刘海潮、刘于汉、邢荣达等进步同学创办了霍县“旬刊学社”,编辑出版《一高旬刊》,“以宣传新教育、新文化为任务”。
1924年夏,从霍县一高毕业,考入山西省立第六中学,此间与同学张振山等人创办《新新新书社》和《新声刊》等,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马列主义;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正式转为中共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坚持党的工作,使霍县成为中共山西省委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他连续3次在北顶庙召开会议,研究开展党的活动,使霍县党组织在极其艰难与恶劣的环境中巩固和发展。1929年,霍县党员人数由1927年的27人发展到40多人。
1929年初,他被阎锡山宪兵侦纠队抓捕,押送至山西省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后转山西第一监狱,判刑后于1931年转入山西省反省院。在狱中,他参加了绝食斗争。
1936年12月,他再次被捕,被押往河北获鹿县监狱。1937年12月28日,敌人用马车将他拉到石家庄任栗村枪杀。赴刑场时,一路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痛斥国民党黑暗统治,路旁围观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霍州是革命老区,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历程中,涌现了许多敢于斗争、机智无畏的优秀儿女,李光杰就是其中的一位。
后人常记英雄事
6月29日,盛夏的暑热中,我们先后采访了霍州市两任党史办主任张云喜与朱壮平。在霍州市党史资料中,多有提及李光杰,但大多只是提纲纪要式的涉及——1924年入党,1927年至1929年曾任中共霍县县委书记,1929年第一次被捕,后到外地工作,1936年再次被捕,1937年英勇就义,时年34岁。
为了使他的形象更为清晰、生动,在前任党史办主任张元喜的带领下,记者前往李光杰的家乡,寻访他的后人,希望能听到他的故事,见到他的照片及遗物。
由于近年来交通的发展,加之张老年届八旬,前往狮子洼的路上,我们几次“误入歧途”,在山路上盘旋,甚至进入一个垃圾填埋场,汽车在坡道上艰难爬行,狠劲地轰鸣,难以上坡,我们不得不推车,满身尘土,臭味难当。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只为了心里对英雄的敬仰。
幸遇一妇女,一问之下,正好是狮子洼的,大喜。“以前常听我婆婆说起他的事,小村里出了个县委书记,很了不起,村里人都知道他!他儿子在村里担任村干部多年,现在应该就在家里。”
狮子洼地处山凹,南面山包像狮子头,往北斜去的坡梁似狮子身,远远望去,好似一头狮子卧在山洼里,故有此名。这里,就是英雄成长的地方。
临别留言显忠孝
一份是《临别留言》:“胞兄:只因革命工作需要远离家乡,不能侍奉父母,请兄代我多尽一份孝心,并照顾弟媳。若有不测,恳求哥嫂为我安排一个可靠的继嗣人,以报父母养育之恩。特此重托。胞弟光杰亲笔,民国二十二年八月。”
另一份是《遗嘱》:“次子成武:现有要言嘱咐,你叔根栓(又名光杰)很早参加革命,一次离家时留下重托,要求我为他安排一个可靠的继嗣人。我跟你母亲都同意你,为你叔的继嗣人,往后,你叔一切事宜都由你来承担,特嘱。父:存义,执笔人李士瑜,公元一九五七年七月六日。”原来,李成武并不是李光杰的亲生儿子。“父亲是1936年牺牲的,我是1944年出生的,家里也没有父亲的照片,我从来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在李成武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李光杰曾有4个名字,除奶名根栓、大名光杰外,由于革命需要,他还有光玉、汉三这两个名字。
虽然名为父子,但事实上,李成武只是在别人伤感的回忆中,对父亲有了大概的印象:“陈梅生的夫人说我父亲大约一米七五左右,长得十分‘排场’,当年,总爱穿一件白衬衫,经常到她家开会。村民说:在退沙办事处许村教学时,总会有一个卖梳子的生意人与他接头;经常到临汾开会,20多里路来回都是步行,走路飞快,同龄人小跑都跟不上他;能说能干,喜欢文学,爱好艺术;自幼习武,三两个人不得近身……
激扬文字求真理
1903年,李光杰出生于霍县(今霍州市)城内偏门场王家,因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无法生活,不得不带着3个孩子改嫁到大张镇狮子洼村,其中二子一女,长子是李成武的亲生父亲王存义,中间一个女儿,李光杰最小,当时,年仅8岁,到狮子洼后随继父改姓为李。
17岁时,李光杰在本村初小毕业后,考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小,在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学校里,聪明伶俐的李光杰好学上进,努力刻苦,受人敬重,常常深夜不眠地阅读《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学生中出类拔萃。
1923年9月,在全国各地宣传各种思潮的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影响下,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进步教师段慎五、韦风兆、联络进步学生陈国干、刘于汉、赵连升、李光杰等成立了“旬刊社”,编辑创办了《一高旬刊》,并正式铅印出版。李光杰是《一高旬刊》的主笔之一,他积极写文章,言辞犀利,以笔墨为武器,议论时政,宣传进步,揭露黑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2月21日出版的第10期《一高旬刊》上,李光杰在他写的杂文《杀人的刀》中呼吁:“霍县的封建教育若不改革,就像一把‘杀人的刀’……不定由这些人断送了多少青年。”当年秋天,霍县女子高等小学进步学生因不满校方腐化堕落(吸鸦片)、压制革新,发动学潮,开展革新驱腐请愿运动,要求除名顽固校长,以一中教师段慎五及学生李光杰等为首,联络全县各高小的学生,集会声援了女高的学潮运动。
由于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李光杰的思想为之活跃,视野为之开阔,他认为“真理神圣”、“我们要讲真理、坚持真理。”“谁讲真理、坚持真理,谁就是好样的。”他常给同学们讲:“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大官,而是要做大事,所谓大事就是要实现真理,要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要敢于推翻军阀封建的旧制度。”他与同学们共勉:“要为真理而斗争,以真理拯救中国。”次年,李光杰考入山西省立第六中学。在六中期间,他与同学张振山等人组织创办了《新新书社》和《新声周刊》等,并成为《新声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马列主义;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李光杰等同志在大革命时期都表现很好……”彭真曾经这样说过。1926年夏,经彭真介绍,李光杰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常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工作。
视死如归铁骨汉
1927年10月,中共山西省委代书记王鸿钧在霍县巡视工作期间,为加强“白色恐怖”后霍县地下党的领导工作,整顿改组了中共霍县县委,任命李光杰为霍县县委书记。次年,中共山西省委连续3次在霍县城东北顶庙召开会议,李光杰代表霍县县委出席。会后即率领县委一班人冒着危险,深入各地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开展党的活动,使霍县党组织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巩固和发展。
根据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1928年6月,李光杰通过农协组织,秘密发动和领导部分村庄的600多名农民群众,先后开展了3次清算村闾长和反对豪绅苛税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但是,后来由于国民党清党反共、叛徒告密和党内“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影响,1929年初,隐蔽在许村小学的县委书记李光杰被阎锡山宪兵侦纠队抓捕。
那是1929年2月的一个傍晚,反动当局派军警突然包围了李光杰任教的许村小学,将他当场逮捕。当反动军警将李光杰押离学校时,全校学生失声痛哭,哭喊着不让带走他们的老师。李光杰昂首挺胸地向学生们说:“同学们不要哭,不要怕,再过20年我又这么大,你们要好好好学,将来为拯救国民出力!”李光杰遂被押往县城,后又被关押在山西反省院。在狱中,他参加了绝食斗争。
其实,李光杰对他的被捕早有思想准备,被捕前,他将自己的一支手枪存放在许村好友朱耀录的家里,告诉他,自己一旦遇难,请朱耀录将手枪转交给退沙村中共党员赵连升。
被关押近5年后,李光杰获释。因无法在原籍工作,他便来到河北石家庄找了一份工作,并与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陈梅生秘密联系,积极为党工作。
由于叛徒告密,1936年12月,李光杰再次被捕,押往河北获鹿县(今鹿泉市)监狱。1937年3月28日,他被敌人用马车拉到石家庄市任栗村枪杀。赴刑场时,一路上,李光杰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痛斥国民党黑暗统治,路旁围观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时年34岁。
逝者远去英魂归
在李成武家,记者看到了陈梅生的回忆录复印件,其中明确提到:“1933年,李汉三(又名李光玉)与史化民由太原第一监狱出来,李在晋南很有名,不敢回去,就与史同到石家庄找工作,后到任栗村派出所当秘书,经常与我联系。
‘双十二事变’前,李汉三又被捕,押到获鹿县。”“1937年3月28日,李汉三被从监狱提出,用马车拉到石家庄枪毙了。沿途,李大骂国民党黑暗。
李汉三牺牲后,我和史化民等凑了30多块大洋,买了一口棺材,把他安葬在任栗村北。同年4月,……找人借了钞,从大郭村上车跑到太原,在我内弟杨殿元家住了几天,就去晋南霍县狮子洼李汉三家送信,住了几天……”“我亲生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他当时就随同陈梅生去石家庄,确认英勇牺牲的李汉三就是自己的亲弟弟。”李成武说。
史化民的儿子史留柱曾于1991年在一份材料中写道:“我十二三岁时,父亲曾多次叫我往任栗村派出所给李汉三送信,当时,父亲亲口对我讲,不见本人,信绝对不交他人……不久,陈梅生对我父说,李汉三被枪毙了。当时我只知道凑钱买棺材,但究竟因何故被枪杀,埋在何处,我就不知道了。”1991年,李成武在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石家庄寻找父亲的遗骨。李成武说:“真是一个‘亲’字不饶人,虽然我从未见过父亲,但是,一到石家庄市党史办,我就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遗憾的是,由于城市建设,安葬父亲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水泵厂,遗骨无法找到。
“从石家庄回来后,按照乡俗,我为父亲在家乡建了一个衣冠冢,安葬在他胞兄身旁,让他魂归故里。10年来,我们每年都去祭奠。”逝者远去,英魂荣归,而今,如果能看到自己为之献出生命的新中国,国家复兴,人民安乐,英雄当含笑九泉!(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