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六岁参军,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他,历经战火硝烟,烙下满身伤痕。戎马一生,他为伟大的党奉献着毕生的忠诚。“年纪越来越大了,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抓紧时间学习党的知识。”他就是张世昌,一位甘愿追随党一生一世的老党员。带着几分崇敬,记者寻访张世昌老人。
走进张世昌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惟妙惟肖的毛主席画像,顿时,“红色”弥漫整个客厅。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衣着朴素却不失气质,第一次见到80岁的张世昌时,仿佛似曾相识,不禁令记者倍感亲切。
“1948年,我刚刚16岁,便去参军。跟着太原军区二分区44旅130团,打下晋中、太原后南下到了陕西、咸阳、青海,最后又转入甘肃南部进入四川境内。同年,在晋中市太谷县与国民党的部队进行了激烈战斗,我们班在拼杀中牺牲了好几名兄弟。”追忆起当时的情景,张世昌不禁潸然泪下,“当时,我所在的步兵班共7人,可一场战役打下来,却只剩下我和另外两名战士了,副班长也在战斗中被敌人刺死。”1950年5月7日,凭借着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张世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4年,张世昌由步兵转为炮兵归属到炮31师。抗美援朝时期,随部队镇守在我国东北沈阳营口的海岸线边境。“我所在的部队于1955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得到了毛主席的检阅,那场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张世昌激动地说。
忆苦思甜,方知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记得,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部队上的每个士兵都会随身自带一个小碗,吃饭的时候除了一人一小碗小米稀饭,常常很难见到菜的‘影子’。饭后没水洗碗,大伙就用脚下的土把自己的碗里里外外擦拭干净,等待下次重复使用。”说到此处,张世昌不禁长出一口气。“现在的生活条件多好啊。但没有革命战士的抛头颅、洒热血,怎么可能有现在的一切。尽管身在和平年代,尽管已不再拿枪打仗,可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党的教诲仍要记在心中,一辈子不能忘。”
汶川地震时,张世昌和几名老党员,纷纷拿出自己的养老钱捐给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战争时期,是老百姓帮助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咋能忘了咱的老百姓啊。”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张世昌,仍然有着自己一贯的“坚持”,那就是每天继续学习党史知识。
在张世昌的卧室里,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着各类有关建党九十周年的报刊、读本。“这些都是我学习党史的笔记,上面可记录了不少,每次读书、看报时,觉得好的地方,都会摘录下来。”此时,只见张世昌拿出了一个包裹,打开后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和书籍。看着笔记本上工工整整的字迹,记者对张世昌肃然起敬。
每天早上4时许开始学习、6时看早间新闻……现在的张世昌,每天生活得既安逸又充实。
“每次只要社区召开座谈会,我一定会参加,尽量让自己跟上时代不脱轨。”张世昌笑着说。采访结束时,张世昌说,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儿女孝顺、家庭和睦。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恩情,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社区的好服务,才让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记者 成华 实习记者 杨美妮)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