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尧都区体育街席家胡同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孩子们的围绕下拍打着篮球,孩子们都高兴地称他为“孩子王”。“孩子王”的名字叫做杨柏勇,今年已经66岁了。7月11日,当记者因为他的“孩子气”而走近他时,意外得知,这位花甲老人曾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
与篮球结缘
杨柏勇是在部队接触的篮球。19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太原谋生的杨柏勇认识了山西军区篮球队的乔德清参谋,乔参谋见他年龄小,臂长、弹跳高、跑动灵活、步幅大,就主动询问情况,并将他特招入伍到山西军区篮球队,杨柏勇就这样参了军,自此和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篮球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在去篮球队前我对自己1米8多的身高感到很满意,去了篮球队才知道,原来自己是篮球队里个子最低的,而乔参谋看中了我的机灵,所以让我打控球后卫。”杨柏勇说,上世纪60年代,电视不普及,没什么娱乐活动,各大工厂、企业、学校都有篮球队,而他所在的山西军区篮球队经常和各个球队进行比赛,经常会大获全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杨柏勇从军官转业到太原铁路局工作,依然负责教导单位里的篮球队伍,并多次带着队伍在省内打出了好成绩。
“退休以后,我就回到了家乡临汾,又被尧都区老体协的同志们邀请过去当教练,一直到现在,我始终没有放下过篮球。”杨柏勇说,他现在每天都不会放过玩篮球的机会,只要看见篮球就十分高兴。
老照片记录曾经辉煌
在采访中,杨柏勇还翻出了几张以前打球时候的照片,其中一张他上篮进球的照片(上图右一)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1973年,我代表山西军区篮球队与当时的临汾地区区队进行比赛时的情景,里面正在上篮的人就是我。”杨柏勇说,“我当时打的后卫,对方都是近两米的高个子,我带球闪过一个球员,做出假动作要传球,等到对手上当后,我立即转身上篮,球出手了他们才过来盖帽,可是已经迟了,球进喽!”杨柏勇说,那时候的山西军区篮球队很有名,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张照片就是我们队伍在北京比赛时的合影(上图中),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什么CBA,各大省军区之间的比赛就相当于那时候的CBA了。”“别看我在队伍里个子最低,我可是控球后卫,得分最多,人们都叫我‘拼命三郎’,我曾经一场球赛拿下了40多分。”杨柏勇自豪地说,因为技术好,所以转业后还被山西省篮球协会评为常务理事,经常奔走在省内的各个篮球比赛间。
将篮球运动进行到底
回忆起在部队打球时的点点滴滴,乐观开朗的杨柏勇却不免有些失落,他告诉记者,那时候的篮球装备不像现在这么好,就拿球鞋来说,那时候穿的都是最普通的鞋,可不像现在,什么样式都有。
有一次,杨柏勇在社区里打球时,旁边有个小孩站在一边一直看,他就问这个小孩想不想打球,小孩说想打,但是没有篮球鞋。
“现在的人一定要有昂贵的篮球鞋才去打球,难道没有装备就不打了?”杨柏勇说,在他看来,篮球运动是一种拼搏精神,选择打篮球的人,首先要出于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而现如今,没有昂贵篮球鞋就不打篮球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孩子们,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没有几百上千的运动装备就不敢上篮球场。
“我始终在教导身边的孩子们,只要心中有篮球,就可以打出漂亮的球,篮球运动和昂贵的装备无关!”杨柏勇说,他会一如既往投身到篮球运动中,在街道社区间,主动教授热爱篮球的孩子们,不单要教授他们篮球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篮球精神。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