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俊鸟——赵学义

2011-08-04 10:0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其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全国书法小品展、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览、中日书法、篆刻交流展,华北五省市书法篆刻获奖作品展。并获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一等奖;书法报》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山西省首届中国青年书法篆刻比赛一等奖;山西省档案系统书法竞赛一等奖;临汾地区书法展览金奖、一等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壶口书画院副院长,临汾市书协常务理事、评委、篆刻委员会主任。

1998年夏,在山西教育学院评选山西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作品。经五次投票淘汰,获奖名次确定。其中,一幅小楷受到一致好评,获一等奖。作者赵学义。作为评委主任,我感到欣慰。这次评奖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肃认真,达到了推出新作、发现新人的目的。获奖者中,多数为涌现出的新作者,不仅有干部、教师,而且有工人、农民,不仅有城市的,而且有山区的。赵学义就是山区县乡宁人。
同年十月,展览开幕暨颁奖仪式在山西文联大厦举行。在颁奖时见到了赵学义,正好我为他颁奖。他黝黑的脸庞透出灵气,像干部又像农民,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两年后,我又见到他,他送我一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隶书扇面刻石拓片,原件是我写给他的。拓片不大但非常精制,刻得很好,刀工不凡,字意笔画表现得惟妙惟肖,可以说是我的书法刻石中刻工最好的一件。赵学义不仅精于小楷,而且工于刻石及治印。这次接触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2005年10月,在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赛中,他又以小楷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是山西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赛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者,在书坛引起强烈反响。不久,我应邀前去乡宁县参加“红叶节”,短短两天时间内,在县广场和一些名胜处,看到赵学义不少精美的书法诗词楹联刻石,看到许多县、乡干部都很尊重他,亲切地称他赵老师。进一步接触,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人常说“深山出俊鸟”。赵学义就是吕梁山上的一只俊鸟。一次一次接触其人,一次一次观赏其书,不仅仅是加深了印象,而是产生了几分敬意。
赵学义是位对艺术追求执著的人。他1952年出生,36岁就担任了乡宁县档案局副局长,一年半之后又升任局长。在县里,局长是一位不简单的人物。级别不高,权力不小,承上启下,独挡一面,既要抓总,又要抓实。可是,自幼酷爱书法的赵学义,对书法的追求胜过了对局长的迷恋。四年局长生涯之后,他竟辞去了职务,前往西南师范大学读书法硕士研究生,跨出了从事书法创作关键的一步。
赵学义的书法以小楷为最。其书如其人,含蓄、朴厚中显现出灵动,刚柔相济,结体谨严,笔力简劲。他治学态度严肃,追摹古人如痴入迷。临钟繇、习“二王”,由晋入唐,对《灵飞经》、《孔子庙堂碑》研习最勤,并涉猎王宠、赵孟頫等元明诸家。在转益多师中,更钟情于唐代虞世南,所以,他的小楷中多流露出虞书的意趣。
他善用小楷书长篇巨制,少则几百字,多则数千字,一气呵成,以一贯之。本次出版的历代游记选,就是巨制中的精品。通篇看来气势宏大,细加品味,方领略到字之内在美。笔画挺且浑,体势奇而稳,尽字意之真态,蕴风神于笔端。如果没有深厚的工力,是难以达到的。
学字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和“妙”可以说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法”易求而“妙”难得。“妙”是在“法”基础上的升华。作为一个书家,在“妙”字上要不断作文章,不断升华,特别要出自己的面目。这是对赵学义的进一步希望,也是要我们共勉,且一辈子努力的。
(作者系原山西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理事,现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
 
赵望进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