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侦探朋友

2012-03-22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来自大宁大山深处的高宏琴从小就是父母的“乖乖女”,长得乖,学习好,尤其是作文,从小学到高中,高宏琴的作文几乎全是满分,当年她从贫困的大宁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临汾一中,曾经一度是父母和山区人们的骄傲。考大学进中文系学习创作当作家,是高宏琴为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然而,就在高考的前夕,她的母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个每天以泪洗面的18岁的考生在填志愿时毅然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含泪填上了长治医学院。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高宏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医学知识。母亲的因病早逝,成了她心头永远的隐痛,当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成了她一生的追求。在长治医学院求学的日子里,高宏琴是一个学习刻苦的学生,她付出的是常人两倍的努力,如饥似渴地求索着,一心要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99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17年。
病房的天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快乐的。——主人公的话
2007年冬天,高宏琴在绿色港湾工作期间,就使绿色港湾的12名艾滋病儿童有了一次终生难忘的快乐的经历,他们在高阿姨的带领下,去市区照了可爱的大头贴,做成了一串串精美的钥匙链;还在科奥影城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美食总动员》;最后又在德克士吃了鸡腿汉堡。当她的女儿后来知道这件事时,很“嫉妒”并向妈妈大发牢骚:“我也要大头贴钥匙链,我也要去科奥看电影,我也要吃德克士。”面对女儿的小心眼,高宏琴宽慰地笑了。她把心里的话记在了日记里,留给女儿长大了看,因为6岁的女儿还不懂得这些道理,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想让这些艾滋病儿童能有一次美好的回忆,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会有温暖的感觉。”
“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快乐的。”这是高宏琴在家里常对丈夫和女儿说的“口头禅”。从医多年来,高大夫帮助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家里的被褥、暖壶、书报杂志等日用品常常“不翼而飞”,这些丈夫早就习惯了,连问都不问就把新的买了回来,因为他知道,妻子又把这些东西拿给了急需的病人用,这样的版本丈夫已经听腻了,不需要再听了。
来自侯马的病人臧庆寿,因为肝硬化并发大量腹水,经过腹腔穿刺后,腹水从穿刺过的针眼处慢慢地渗漏,病人的秋裤很快就湿了一片。这一切都被细心的高大夫收在眼底,考虑到病人家在侯马,家属往返一次需要大半天时间,高大夫就从自己家中找来几条干净的旧秋裤,送给病人,为照顾病人的自尊心,她亲切地说:“老臧,我知道你家里有,只是现在不方便拿来,你要是不嫌弃,就先用这几条替换着穿吧。”蒲县黑龙关的赵慧芳因为肝硬化并发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一双脚肿得穿不上鞋,高大夫从自己的家中拿来了棉拖鞋,送给她。善解人意的她这样对病人说:“赵姐,你也别去买新的了,反正病好后就不能穿了。我这儿有双大号的,你就将就穿两天算了。”
有个洪洞农村病人叫马书林,三十几岁,在家靠修三轮摩托养家糊口,不幸他患有肝硬化,多年来因为消化道多次出血花光了微薄的家底,全家人为给他看病四处借钱,2008年他第4次住院的时候,手里已经没有了吃饭的钱,高大夫心中不忍,从钱包里拿出100元钱,让他妻子先去给他买点饭吃,并且亲自打了一盆热水,把马书林沾满油泥的双手泡在水里,细心地给他剪了指甲,剔出了指甲缝里的黑泥,还用牙刷细细刷着他手指上的黑,对他说:“小伙子,现在是你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个从古县来的农村老太太,不认识字,高大夫怕她吃药不能按时按量,在住院期间,每次吃药的时候都站在她身边,为她倒好水,拿出药,看着她把药吃下去,才放心的离开。
她会在查房的时候细心地发现,个别病房的门在一开一关的时候,总发出吱吱的尖锐的响声,在安静的中午和晚上,影响病人的休息。她就从自己家里带来了润滑机油,从门轴里注下去,门不响了,病人休息好了,她也欣慰地笑了;每次出差,高大夫都会留心着把宾馆里的一次性剃须刀拿回来,因为经常有男病人来住院时,来不及拿剃须刀,胡子拉碴,这时候她就拿出来给病人用。洪洞的病人孟秋生曾经给她发过一条短信:“高大夫,总感觉你就像天使一样,保佑着我,让我能够重拾信心,面对人生。”高大夫淡淡一笑,回短信说了简单的4个字:“我本天使。”
病情的侦探
很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侦探,抓住病人的蛛丝马迹,像破案、也像猜谜语,要求思维严谨缜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出病人的病因。——主人公的话
2002年,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高大夫从北京进修回来后,率先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可以在危急时刻为抢救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在工作期间,她还非常重视业务学习,经常查阅资料,了解治疗上的新动态,及时更新观念。高宏琴从医十余年,接诊过的肝病患者成千上万,她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默默无闻的在岗位上奉献着。每一天的清晨,她都会早早醒来,在起床之前,把自己主管的十几名住院病人从心里默默地想一遍,安排好这一天的治疗。早晨8点以前,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科病房的走廊里,敲开重病人的门,先去了解一下病情变化,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十几年来,她总是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地推敲每一个诊断,对每一个治疗方案都考虑再三,不仅要考虑病情需要,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经她手写过的几千份病历,都是用谨慎的心血去写的。多年来,她始终不会应付自己手里的工作,每次写病历都是打好腹稿、拟好提纲才下手去写。
她曾经在医院的一次大查房中,敏锐地发现浮山籍的一位中年妇女患的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为她发现病人没病毒,转酞酶高,转氨酶正常,可病人当时采用的保肝治疗并不对症,建议病人去北京验证一下,当病人在北京验证回来的时候,也验证了高大夫的诊断是正确的。当朋友们好奇地问她,怎么就会在一次普通的大查房中敏锐地捕捉到病人的真正病因时,她淡淡地笑了,说了一个幽默的比喻:就像卖布的,卖得久了,手一摸就知道衣料的质地;当医生也是这样,当得久了,眼一看就知道病人病情的七七八八。
从河津来到临汾打工的病人杨铁锁,患有重型肝炎,经过高大夫的悉心治疗,高大夫怀疑病人的肝炎有家族史,可屡次被家属否认。在高大夫的一再坚持下,病人的家属来了一次摸排调查,终于查到病人的一个哥哥有这种病,找到病根后,经过9次人工肝血浆置换,病人终于重新赢得了生命,家属对高大夫感激涕零,她对家属说:“我知道,治好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离不开撇不下的亲人啊。”
病人的朋友
“我想人生就是一个制造回忆的过程,我想让他们能有一次美好的回忆,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都会有温暖的感觉。”——主人公的话
每每逢年过节,高宏琴手机上的短信就“爆”了,都是经她诊治过的病人为她发来的感谢和祝福短信。高大夫很有人缘,经过高大夫大夫看过病的人几乎都和高大夫成了朋友。高大夫不仅是个称职的大夫,还是病人的知心朋友,善解人意的她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病人都愿意打开心扉同她交流。
她的病人赵大姐中年丧夫以后二次结婚,男方的儿女对她态度不好,为此赵大姐常常委屈地暗自流泪,心情非常压抑,高大夫察觉之后,坐在她面前,拉起手,耐心劝解着,直到她云开雾散,破涕为笑,才放心离开。吉县的患者曹印全,本来就有双下肢瘫痪,祸不单行的他又得上了肝硬化,卧病在床多年,因为腹水感染导致内毒素血症,严重腹胀,痛苦不堪,绝望之际,老曹拿起了剃须刀片,企图自杀,一了百了。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高大夫闻讯赶来,带了一束鲜花,送给老曹,坐在床头,苦口婆心地劝说着,直到打开了他的心结,才放心离去。
她说,其实,我从病人身上也学到了许多闪光的东西。经她诊治过一位中年女教师,本来和丈夫、两个女儿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忽然有一天祸从天降,女教师不幸染上了肝病,就在她顽强地和病魔鏖战的时候,丈夫又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接连遭受生活的打击,女教师不但没有被击倒,而且没有一点怨天尤人,而是一边治病一边教育孩子读书,终于将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大学。女教师身上的坚强感染了高宏琴,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高宏琴无微不至地关怀下,女教师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女教师的故事也常常成了高宏琴打开其他病人心结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不知道帮助多少病人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做病人的朋友,打开病人的心结,鼓舞病人战胜疾病、乐观生活的信心,这是高大夫从医多年的习惯。她喜欢买些鲜花送给病人,很多贫困的病人平生第一次收到的鲜花,就是她送的。她说,希望这样做能让他们有种幸福的感觉,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本报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