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伟小心翼翼地为图上色
“每件作品都是选用上好的小牛皮,经过精细加工、描图、雕刻、起画、上色、火烙等工序,它才能制作成功。这么多作品中最小的图案仅有12厘米,最长达到3米多。”看着装裱好的《四季平安图》,李世伟欣慰地说道。
今年65岁的李世伟,25岁考入孝义皮影木偶剧团。从此,他和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2005年,李世伟创作的皮腔纸窗影戏人物,荣获首届唐山国际皮影艺术节雕刻展览一等奖,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传承人。办公桌前,他眉头紧蹙,小心翼翼地为关公图上色。“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度过,坐的时间一久,腰就开始疼。这不,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特意买了一台音响来听歌,调节一下气氛。”
李世伟的爱人赵翠莲也是一位擅长皮影制作的女艺人,她早年拜师学习皮影雕刻,学成后富于创新,成为知名的秦晋皮影艺术家,多次赴日本和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展演,她被有关专家誉为“当代皮影雕刻大师”,2006年,赵翠莲被授予“山西省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称号和“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经她手雕刻的皮影近5万余件,创作的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有《龙殿》、《凤殿》、《西厢记》、《民间社火》等。
“制作皮影人很费事吧?”记者请教。“挺费事。单是刮牛皮就有不少讲究,整个制作要经几十个工序。上好的精美皮影人能使用300年,一般的使用80多年。提起皮影的市场,赵翠莲放下手中的皮子:“刚开始制作皮影时,一个只能卖7块钱,当时很多做皮影的人都放弃了,自己也想过,但师傅一直鼓励自己,不能轻易放弃这门手艺。”如今,她的皮影除了卖给皮影剧团外、还被制作成工艺品,“这几年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皮影的市场也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我的皮影就卖了30多万元。”
聊到多培养弟子传承皮影的话题,李世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还不了解皮影,先教会自己的孩子,前段时间,他又招收了两位无事可做的残疾人加入,免费收他们为徒,教他们雕刻技巧,聘请他们为伟叶皮影作坊的员工。“让年轻人传承皮影这一传统艺术,使皮影艺术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我们老两口最大的心愿。”记者临走时,赵翠莲说出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本报记者 杨琦 段小婷 文/图)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