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玲,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1983年8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现任妇产科主任。是山西省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库成员、临汾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市伤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市计生手术并发症鉴定专家库成员。
49岁的范宏玲是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医师,在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评。她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进行学习深造。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医疗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6例临床病理研究》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
在业务上,范宏玲深知一个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因此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光碟,并在网上学习有关知识,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各级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及手术技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她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以及诊断处理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各种计划生育手术,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受到患者家属的感激。
有一次她正在值夜班,来了一位四川民工家属的产妇,是产后大出血,心率160次/分,血压80/50mmhg,面色苍白、昏迷,民工在没有钱、没有亲朋好友帮助的紧急情况下,范宏玲积极组织医生护士抢救,先输液输血,抢救病人。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看到病情危重,大家都感到没有信心和希望了,可是,范宏玲仍然固执地要继续输液,劝家属不要回家,经过一夜的努力,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睁开了眼。这时候范宏玲才知道自己整整站了一夜没有合眼,没有休息一分钟,没有喝一口水。
她并没有以此为满足,又带头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宫颈椎切术,子宫广泛切除术、阴道成形术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得到了患者的好评,起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范宏玲用所学的新技术为克服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煎熬奉献着丝丝情怀。一位88岁的山东籍的患者,因子宫三度脱垂,非常痛苦,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家属更是着急发愁。范宏玲前思后想:这起手术风险很大,如果术中、术后出现意外,将无法面对其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反复讨论,最终确定治疗方案,制定抢救措施,她勇敢地上了手术台,认真准备,仔细操作,终于使患者手术成功,平安出院,为老人终于解除了痛苦,家属非常感谢。
范宏玲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努力提高产科诊疗质量,控制剖腹产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子痫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死亡。在管理上,她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的宗旨,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单病种管理,认真执行省卫生厅制定的临床路径,严格执行抗菌素分级管理,坚决杜绝大处方,合理用药,使药占比符合院方规定范围,维护了院方信誉和患者的利益。
在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工作中,范宏玲根据国家诊疗技术分级制度的相关规定,积极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工作。在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培训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手把手教,言传身教,承担教学任务,为提高了各级人员的工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好的医德医风、过硬的业务技术使得范宏玲成为全省知名的妇科专家。她曾受省卫生厅选派赴西藏医疗援藏;作为省里选派的驻县专家指导万荣县、古县实施国家的“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2009年获临汾市“先进妇幼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评为临汾市“三八红旗手”。
在市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的活动中,范宏玲带领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如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医疗质量控制,病历质量控制,及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培训等工作,2011年年底被评为优秀科主任,妇产科被评为优秀科室。(本报记者 刘临喜 文/图)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