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亲情的无价;她,用20年的宝贵青春照料四肢残疾的哥哥,让人们懂得亲情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比爱情更持久、更内敛而热烈的力量;她,“带着瘫痪哥哥去嫁人”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感动着一方乡邻,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她就是安泽县冀氏镇南孔滩村一位普通妇女李来梅。
38岁的李来梅外表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目光中透着淳朴和善良,面容中难掩疲惫。从初中毕业到结婚成家,20年如一日,她不离不弃照料四肢残疾的哥哥李狗锁。
今年49岁的李狗锁天生四肢残疾,只能爬着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年幼时父母背着他到河南等地治疗,但都无济于事。从小到大目睹父母照顾哥哥的艰辛和不易,懂事的李来梅早早开始帮助妈妈料理家务。
1990年,17岁的李来梅初中毕业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哥哥不能不管,这个家离不开我”。命运不给她任何抉择的机会,她主动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义无反顾担当起照顾哥哥的使命。花样般的年龄,一个瘦弱的女子,每天吃力地把哥哥从床上抱到床下,再抱到室外透气晒太阳;每天给哥哥做几百次的按摩,帮助他活动手脚,还要给哥哥洗漱、穿衣、喂饭、换洗床单被褥、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这些常人看似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她日复一日做了7000多天,年复一年做了20年,把卧床多年的哥哥照顾得干干净净、健健康康。
李来梅18岁那年,母亲去世,又过了3年,多病的父亲去世,这让她愈加感到生活的坎坷和沉重。正如她所说:“这么多年,从我娘不在了,到我结婚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难熬的,现在想想都觉得心酸。”
一位村民对记者说,“那时候,李来梅里里外外都是一个人,自己赶着牛去犁地,学做各种农活。每年还要出栏四五头猪,喂着100多只鸡。三伏天里,酷暑难熬,她和男人一样骑车走二三十里山路,钻进深山里弄连翘搞副业,村里好多年轻小伙儿都不如她能吃苦。”生活再困难李来梅对哥哥的照护从没有懈怠过,总想让哥哥得到更多的幸福快乐。她不时地调剂口味,做哥哥喜欢吃的饭菜;天天帮哥哥活动四肢,让哥哥到户外透透气、晒太阳……“狗锁的妹妹对他真不赖,一般的人哪有那种耐心。”村里人说,每年镇上赶集逢会,她用平车拉着哥哥走十来里路去看戏。哥哥李狗锁说,小梅怕我一个人闷得慌,十几年前,给我买的“红灯牌”收音机,直到现在还能听,头几年家里没电视,她天天背着我去邻居家看电视。
她与邻村的一个男青年交往一段时间后,双方欢欢喜喜举行了订婚仪式。然而,订婚三年,男方迟迟不提结婚一事。李来梅什么也没说,主动提出了退婚。为让其从失意中走出来,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外乡的男子。双方相识、相处过后,也选定了订婚的日期,并约定在女方举行仪式。就在当天李来梅请来亲戚忙活着准备酒席时,男方却爽约了。
遭受一次次感情创伤,李来梅真的心灰意冷了。她的淳朴善良、宽容无私、吃苦能干深深打动了同村的宋虎林。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1998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因为双方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交往的时候我曾经考虑过照顾大舅哥的问题。”宋虎林说,他和妻子讨论的结果是,只要两人共同努力,就能照顾好大舅哥。婚后,为了让家庭生活状况更好些,丈夫外出打工了。尽管丈夫不在身边,但她觉得有了依靠、有了精神支柱,照顾好哥哥的劲头更足了。李来梅每天依旧忙忙碌碌,尽管村里人都说她太辛苦了,可看着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哥哥,她顿时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她12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儿子时常帮助妈妈干点地里的农活和照顾舅舅。
回首20年的艰辛坎坷,李来梅只是淡淡一笑。谈及未来,李来梅说:“只要我在一天,就让哥哥过一天的幸福生活,因为只有他在身边,我们才是完整的一个家。”本报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