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徐靖华常说的一句话。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地改造村容村貌,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为了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这几年,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多方协调和筹措资金,先后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村主街道硬化工程1.2公里,彻底告别了过去村里街道脏、乱、差和无下水道的历史;投资150万元,完成了枕头通往6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程11公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投资40万元,新建群众文化活动舞台一座,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投资80万元,修通环村公路1.2公里,初步实现了大小车辆的合理分流;投资55万元完成村庄周围荒山造林绿化面积1000余亩,共栽植10万余株松树。一件又一件实事,都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在他的带领下,枕头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率先打破长久以来“靠山吃煤”的怪圈,并最终确定了在全村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产业的思路。为了彻底打破传统观念,努力发展苹果种植,徐靖华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洒下了多少汗水、流过多少次眼泪。起初,由于群众对农业调产思想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他就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群众被他的真诚和干事创业的精神所感动,积极参与到苹果种植中来。同时,为了推动全村产业调整的顺利进行,他个人自行出资40万元,给村里建成3000亩20余万株的苹果种植示范园区,并成立了大福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展果树种植。
在实际工作中,徐靖华带头廉洁自律,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论大事小情,他都会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真正做到民主管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毫不放松。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他都要在村里组织举行大规模的农民文化活动,在他积极倡导和努力下,枕头村成立了威风锣鼓队、老年秧歌队、青年健美操队、少年军乐队、旱船队、高跷队。这些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精气神儿,全村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人心思进之风。在每年的两节期间,他都会组织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看望孤寡老人、贫困群众和困难党员,并送上祝福和慰问品。同时,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每年还向村小学捐赠1000余册图书,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做人哲学,使其将来报效祖国、报效家乡。
徐靖华始终一心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幸福。用他常讲的话说:“当干部最大的是责任、最多的是服务。”不仅如此,他还时时刻刻告诫自己:“人民选我为什么,我当干部做什么。”如今,徐靖华带领枕头村“两委”一班人,怀揣“实在为本、民心为上、真抓实干、永续辉煌”的信念,正阔步前进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道路上,相信在他和村里所有人的努力下,枕头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