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年的坚守

2012-06-28 08:2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大家都说:这下我们看病更方便了,真该好好谢谢尤医生啊!村民们夸赞的尤医生就是尤根英,今年刚刚60岁,已经在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8个春秋。38年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真诚而执着的选择,以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
1975年,一部名叫《春苗》的电影生动记录了当时的“赤脚医生”热忱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感人故事。这一年,刚刚从临汾卫校毕业的尤根英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像“春苗”一样,扎根农村,为缺医少药的父老乡亲送去健康。她放弃了去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她要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
尤根英的父亲是一名老中医,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大哥在天津空军医院就职,也是位专家。受父兄耳濡目染的影响,尤根英学医的悟性很高,加之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卫生所的前辈们很是欣赏,手把手地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知识与经验。1978年7月至1979年7月,尤根英又在天津空军医院进修了一年,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1982年,尤根英自己办起了一个卫生所,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间地头,到处都闪现着她的身影。
“赤脚医生”尤根英虽然没有洁白的工作服,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父老乡亲,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38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满足了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以一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一个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精湛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尤根英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仁心,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所以在她的卫生所里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减、缓、免的收费规定。
“尤医生真是好啊!不管刮风下雨,随叫随到。每次上门,还对我嘘寒问暖,待人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啊!”80岁的周玉发老人逢人就念叨。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周玉发,行动不便,家庭困难,尤根英就定期上门为老人检查,免费诊治,免费送药。村民张小喜本人患有癫痫病,妻子又是个智障患者,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对于这一家人,每每遇有不适症状,尤根英都要亲自上门诊治,从来没收过一分钱的医药费。尤根英说:“我干医生以来,从没想过要挣病人的钱,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让乡亲们少受病痛折磨。”这些年来,尤根英为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等患者减免医药费达5万元之多。
省钱的最好方法是让村民少生病。尤根英心里装着一本村民的“健康档案”:村里哪些是慢性病、重症病人,哪些是“老病号”,她走到哪里,就调查到哪里,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近年来,她坚持向村民义务宣传、讲解健康知识,在市卫生局、乡卫生院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妇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卫生协管等项目工作,每季度为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检查一次,为怀孕妇女进行5次产前检查、2次产后检查,为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在2003年春季那场“非典”疫情中,尤根英不顾生命危险,挨家挨户给村民免费测体温、消杀毒。每年的大型防疫接种任务,尤根英都能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任务。当侯马市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尤根英在村里广泛宣传这一惠及农民群众的政策,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积极性不高。于是,尤根英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到农户家中,苦口婆心讲解合作医疗的好处,她还垫资为几家贫困户缴纳了合作医疗基金。如今,马庄村里的“五苗”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连续多年被市卫生系统评为“先进村级卫生所”。
38年来,尤根英踏遍了马庄村的每条小巷,硬是用脚走出了一幅“活地图”。谁家有病人,无论天多黑、路多泥,一个电话她都会及时赶到。在马庄村经她免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比比皆是,如今走到村里的大街小巷,不少人都尊称她为尤姥姥。邻近的西里村、观庄村、褚村的村民,也经常请她去接生孩子。无论有无车辆接送,无论天黑风高,尤根英都会随时出发,为一个个家庭送来惊喜和欢笑。38年来,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超过千人。多年来,尤根英在村医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缺医少药的农村带去了党的关怀与温暖,深得广大农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2009年,干了20多年村妇女主任的尤根英以高票当选为马庄村支部书记。
如今,尤根英已近花甲之年,仍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因为她明白,她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为民服务,情系乡里,把治病救人的信条扎根于她的人生。为了村民的健康,她献完青春献子女,女儿樊满玲1997年临汾卫校毕业后,也回到母亲身边,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母亲的影响下,樊满玲很快就受到村民的认可和欢迎,2012年2月,樊满玲被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评为“临汾市十佳乡村医生”。
樊满玲说:“村民需要一个就医的地方,农村需要医务人员,我要像母亲一样,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为了改善村民的治病条件,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3月,尤根英、樊满玲母女筹资6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面积达35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她们不但要让村卫生所在全乡创一流,还要在全市乃至全省争先进。
好党员是火种


尤根英的事迹说明,真正的好党员是火种,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走到哪里都能为老百姓带来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好党员还感召更多的人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洪流中。
时代呼唤这样的好党员!(通讯员 刘士斌 崔选荣 袁冬亮)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无私奉献写华章

 

下一篇: 见义勇为的好医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