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事业如生命

2012-07-26 08: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信念,就没有奋斗。吉县车城小学校长陈亚萍,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自己的信念,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用先进文化提升学校品质
2006年9月,陈亚萍由一名普通的教师走上了车城小学校长的领导岗位。该校是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中新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设施和环境尚未完善,教师思想还比较松散。如何凝聚思想、提振士气,陈亚萍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学校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和经验材料,虚心向老领导、老同志请教,确定了用“先进文化提升学校品质”,用“爱与责任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理念。
陈亚萍在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时,突出人文环境建设。她根据校园不同场所和部位,精心制作了既有育人功能、又独具美感的图文并茂的版面和标语、警示牌,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校园处处育人。她还要求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人写一句寓意深刻、生动感人的学生寄语,制作成精美的彩色图片,装入镜框,作为班级和宿舍的名片。此举时时激励和鞭策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亮点。
“以阅读启迪智慧,用经典滋润心灵。”她采取挤和省的办法,每年都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购置图书,建立了学校图书阅览室,学校藏书达近万册。她还采取捐一本、读百本的办法,建立了班级、宿舍图书角。班级、宿舍图书角都具有个性独特、趣味鲜明的名称,如“小书虫俱乐部”、“百味书园”、“小蜜蜂图书角”、“喜洋洋图书角”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推动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她还举办了以《三字经》《弟子规》《黄河壶口诗文集锦》等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2009年、2010年,吉县关工委、吉县教科局先后在该校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华魂”读书活动现场会,对他们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用亲情温暖学生心灵
2008年以来,车城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由80多名增加到了230多名,其中寄宿学生90余名。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学管区的19个自然村,最远的离校30余华里,也有的来自学管区以外的其他村委和乡镇。他们之中有残疾儿童、单亲和留守儿童,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自然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有的行为习惯不良,有的心理不健康,还有的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陈亚萍与教师们多渠道了解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亲情般的关爱。李嗣桐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母爱的缺失,从小形成胆怯、自卑的心理,整天少言寡语,闷闷不乐。陈亚萍就经常找他谈心,给他送学习用品,鼓励他参加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和文艺展演活动,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与表扬。嗣桐逐渐坚强起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五年级学生时彩琴家住人祖山下的西河沟,山高沟深,离校30余里。一天班主任反映彩琴有三天没来学校了,陈亚萍知道后,立即与生活老师骑摩托车去家访。在高低不平的土石路上,经过40多分钟的颠簸,终于来到彩琴家。原来彩琴见家里困难,交不起生活费,就悄悄退学,上山挖药材赚钱贴补家用。陈亚萍拉着彩琴的手亲切地说:“孩子,你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母分忧,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但你现在是读书学习的时候,如果现在放弃学习,就会成为文盲、科盲。掌握不了谋取幸福生活的本领,将来你还会像父母现在这样过苦日子啊!如果交不起生活费,老师给你想办法,学一定要上!”彩琴的父母听了感动地说:“孩子,看陈校长对你多好,听校长的话,继续上学吧!”彩琴重返学校后,陈亚萍按规定给她发了寄宿生生活补助,又拿出470余元工资资助她上学,彩琴顺利读完了小学,以优异成绩升入初中。
“表率的作用是无穷的”。在陈亚萍的带动和影响下,该校无论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是生活老师、后勤职工,都像父母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学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以快乐向上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看到孩子学习进步了,懂礼貌了,讲卫生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家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用人格魅力赢得教师尊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陈亚萍深知,校长只有以身作则,处处为教师们起表率作用,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去年秋天,她请产假不满百天就到学校上班。白天在学校劳累一天,晚上回到家还得照顾孩子,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患上了脑神经衰弱症。失眠加上重感冒,高烧不退,浑身无力。联校领导奉劝她请假休息看病。但她想,学校刚开学,各项工作还未步入正轨,自己怎么能离开呢?她仍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中午放学后把医生请到学校输液,一连七天,直到病情好转。老师们感动地说:“陈校长真是轻伤不下火线啊!”
今年正月开学的前几天,天气突然降温,格外寒冷,学校的暖气管道多处冻坏,若不及时维修,将会影响孩子们正常开学。陈亚萍坚守在学校,打着手电,同丈夫与维修工坚持干了多半夜。第二天凌晨一点多钟,寒冷加上劳累,她感觉两腿酸软,实在支撑不住了,才躺在床上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又强忍着疲惫坚持了一个小时。凌晨两点多钟,暖气终于修好了,亚萍如释重负。第二天新学期按时开学了,当她看到全校师生走进温暖的教室和宿舍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丝丝的。但下午放学回家,当她看到不满周岁的孩子因晚上找不到妈妈,哭得红肿的眼睛时,心里十分愧疚,泪水夺眶而出。然而为了全校师生,她无怨无悔。
在陈亚萍幸福的家庭里,丈夫的工作需要她支持,儿女的成长需要她的抚养,年逾花甲的父母亲需要她的陪伴……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百余名寄宿学生的吃、住、拉、撒和安全更需要她操心。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工作,孩子不到五个月,就断了奶,丢在家里让婆婆照顾;为了工作,父亲意外出了车祸住院后,她白天坚持在学校忙碌,晚上才匆匆赶到医院陪伴照料父亲;为了学校发展,她宽容大度,与教师坦诚相待,尊重老同志、鼓励新同志、关心有困难的同志、团结有意见的同志,受了责怪默默承受,受了委屈悄悄抹眼泪;为了工作,她挤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充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争做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几年来,陈亚萍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优良的业务水平赢得了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该校先后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寄宿制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等。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市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十佳女校长等。(张立忠 强旭中 张建红)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