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人”——朱健秋

2012-08-15 10:5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朱健秋今年79岁,祖籍河北,退休前曾是侯马老发电厂的副厂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从当时的北京电力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随后又被派到侯马,援建曾经的侯马发电厂。此后的五十年间,他将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这座发电厂中,直到自己退休,现在借助集邮来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
“我在全国邮展上获奖的作品叫做《水利发电》,整幅作品共有16张邮册上百枚邮票。邮展上,我的作品不是邮票数目最多的,但却是行业性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朱健秋说,别人集邮为的是乐趣,学的是文化,自己集邮却是为了回忆,为了总结。回忆的是自己一生的电力生涯,总结的是自己对临汾、对侯马电力发展贡献的力量。
“我们年轻的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有电视看,有电脑玩,业余生活中,大家都过的非常简单,有些朋友就开始集邮,而集邮这东西一个人总是没意思的,大家一起集,然后坐在一起讨论才有意思。记得我第一次开始收集的邮票是京剧邮票,我对邮票上面花花绿绿的脸谱非常感兴趣,完全被吸引了进去,最后就彻底的迷上了集邮。”朱健秋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临近退休的朱健秋组织厂内的集邮爱好者们成立属于自己的集邮协会,并历任协会会长,带动大家一起集邮。从此以后,侯马发电厂职工中的集邮爱好者们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大家互相交流,丰富了业余生活,增长了集邮知识。
“在我们厂的邮友队伍中,有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叫做马明利,因为他听不见,和别人无法正常交流,所以他一直和邮票做‘朋友’,我们成立集邮协会的时候,邀请他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大家因为邮票聚在一起,小马也因为邮票交到了很多朋友,在和我们交流的同时,他渐渐开朗了起来。”朱健秋说,去年在杭州举办的残疾人邮展上,马明利获得了铜奖,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的大奖,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为了扩大集邮文化的影响,朱健秋以侯马发电厂集邮协会内部会刊《邮友》为基础,创办了侯马市集邮协会的内部会刊《侯马集邮》,坚持每月出刊一期,至今已发行数百期,在当地的集邮圈子里备受好评,也吸引了很多人开始关注集邮,继而加入到集邮队伍之中。
退休后的生活是单调的,虽然有邮票为伴,但朱健秋却始终惦记着那座在自己手中成长起来的发电厂,然而,新技术的发展,新电厂的兴建,老电厂也光荣“退休”了。“我看着老厂里的那根大烟囱,就那么被人炸断,然后当成垃圾,一车一车的往外倒,我的心都碎了。”朱健秋说,他曾经参加过那根大烟囱的建设,给添过砖给送过水泥,现在他退休了,老电厂“退休”了,大烟囱也被拆了,怎能不让他伤感呢?为了回忆自己的人生,朱健秋决定给自己留一个“念想”,而邮票是最好的选择。“我在电厂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和电力有关的邮票,断断续续的积攒了一些,退休以后,我开始全身心的整理自己的邮票,尤其是在老电厂也‘退休’后,我想做一幅和电力有关的邮集,最后就有了这幅《水利发电》邮集。”朱健秋说,虽然厂子不在了,可以前的职工们还住在一起,以老发电厂的名义筹建起来的集邮协会也在不断发展中,他和他的邮友们会继续将邮票文化发扬下去。

记者 杨全 李晓林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