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启蒙人生

2012-08-15 09:2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她是孩子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她让咿呀学语的孩子们初步认知了这个世界;她让一张张无邪的脸庞更加天真、快乐;她热爱幼教事业,并将自己的十八载青春投入其中。她叫王红梅,是汾西县直机关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
每天走进幼儿园,王红梅便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簇拥着,在一声声“老师好”的声音中开始她新一天的工作。“我很享受这种声音,如果一天没听到,就感觉少了些什么”王红梅说。走进她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县级模范教师、“山西省第四届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征文一等奖、《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约稿编辑一等奖......这些荣誉光环的背后,沉淀着她的一份默默奉献的爱。
2009年,王红梅参加了省里教科研教师培训,她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整理成笔记,回校后与同事共同学习、共同实践,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上好每一节教学活动,她都会耐心细致地做各种教具,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争取做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寓教于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次《毛毛虫变蝴蝶》音乐欣赏活动后,她在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活动开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很好,幼儿借助立体图,很直观地看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接着用肢体动作感受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变化。结束部分幼儿用丝巾制作毛毛虫时,由于使用皮筋不熟练,致使在这一环节占用了很多时间,到幼儿体验变蝴蝶的嬉戏快乐时,很仓促,玩的不够尽兴。由此,王红梅深刻体会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已有经验,作好课前准备,寻找改进和调整的策略,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的效果。
18年来,王红梅一直恪守着一个原则——第一个来到教室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每天第一件事情,她总是看孩子们的衣服是否整齐、纽扣是否对口、鞋带扎的是否结实。离园时,总是要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到家长身边。有时,家长未能按时接孩子,她便利用这段时间为孩子巩 固当天所学知识,或是为孩子讲故事,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班上有位小朋友朵朵,因为父母离异,年幼的她变得胆小、内向,每天上学很少说话,班内的各项活动也都怯于参加。为此,王红梅创造各种机会来接近她、关爱她。孩子头发乱了就给她梳,小脸脏了就给她洗,游戏活动时就拉着她的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让她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到朵朵的笑容一天天多起来,王红梅感到无比欣慰。
18年里,王红梅一直保持着对幼教工作的“新鲜感”;18年里,她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得进步;18年里,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王红梅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无私的爱,能够让这些纯真无邪的孩子们更加快乐地成长。(记者 张康)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