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四通煤业安全科副科长刘铁栓的人看了文章的标题,一定以为他是热爱音乐和器乐弹奏的行家,至少是个业余爱好者。其实,这里所说的“三弦”,指的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培训、责任这三根弦,而不是人们常说的民族弹拨乐器——三弦。
刘铁栓,37岁,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西王村人,1995年6月毕业于山西雁北煤炭工业学校,采煤工程师职称,曾先后在河底乡拾亩二矿、临汾市煤炭经济技术服务公司西沟煤矿担任瓦检员、技术员、安全员、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长等职,在任矿长期间连续四年被尧都区政府、尧都区煤炭工业局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来到四通煤业,先是担任安全员,2009年7月至今任四通煤业安全科副科长。近3年来,刘铁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绷安全管理的思想弦、培训弦、责任弦,加大监督力度,夯实安全基础,积极搞好科室内部管理,着力提升全体安全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水平,强化生产现场隐患排查管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赢得了公司上下的齐声喝彩。
绷紧思想弦 提升安全认识
针对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干部职工容易滋生松懈麻痹思想的实际,在主管安全的副总工程师郭晓明的带领下,刘铁栓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宣传力度,团结科室一班人大力开展“提境界、找差距、反松劲、防麻痹”安全警示教育,建立“心理安全防范区”,推广“严细工作制”,引导全体安全员树立“警钟长鸣,安全为天”的理念,从思想上、工作上、管理上、作风上、基础建设上查找问题和不足,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把问题作为教训警示,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切实提升安全意识水平,坚决杜绝安全工作时紧时松的倾向。
翻开刘铁栓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很有条理地记录着每天矿安全碰头会、调度会、安全例会及科室例会的情况,记录着他每一次下井检查的安全隐患与对应的整改措施、责任人以及队组整改情况,甚至还记录着科室每一名安全员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连谁家几口人,有几个孩子上学,谁家的子女患了什么病,经济是否困难,都记得清清楚楚。当笔者问他记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有什么用处时,他的回答是,人们对安全管理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不罚款工作就没法开展。其实,如果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关键是要时刻绷紧员工的思想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作为煤矿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掌门人,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安全情况、对本单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具体情况了如指掌,怎么能使员工信服,又怎么能管理好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可谓刘铁栓十余年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谈。
弹好培训弦 提升安全素质
去年6月份,安全科接受了公司交给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汇编及培训任务,刘铁栓积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出主意、想办法、查资料、看视频,结合煤矿实际,顺利编制完成了《四通煤业“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手册》、安全确认操作法卡片和袖珍小册子;同时组织主持编写了《四通煤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四通煤业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各项实施方案。针对部分职工文化底子薄、记忆力差、理解慢的现状,安全科的主管人员边示范边讲解,力争使每一个职工懂得“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的意义和重要性,结合岗位实际进行熟练描述和操作演示,并逐步养成规范的操作行为,从而尽可能减少违章、消除隐患、减少事故。通过不间断的“手指口述”培训教育,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职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为全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刘铁栓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建立了科室安全学习抽查、考试、考核、奖罚兑现一系列制度,组织科室人员观看煤矿安全警示教育片、开展反思讨论、写观后感,参与“人人都是安全员”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营造出学技术、强素质、保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刘铁栓善于学习、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煤炭企业和其他科室好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使自己的业务日臻娴熟,能够搞好管理,并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上紧责任弦 提升安全效果
为了切实把各级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刘铁栓积极配合公司领导,组织科室人员对照煤矿“三大规程”要求,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对井下所有作业场所进行全方位巡回检查,严格要求每班安全员和安全小分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三定”,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由各区队队长签字限期整改,由安全员现场监督实施,再由安全小分队复查落实结果,使隐患整改闭合率全部达到了100%,安全科还认真开展了“整改隐患回头看”的活动,确保不留任何安全死角。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上,开展了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顶板管理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三不生产”的原则,落实安全员盯班跟面工作,牵头组织相关科室搞好巡检月工作,指导基层队组全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一年,安全科共计查处“三违”行为86人次,其中严重“三违”人员28人,累计罚款98300元。对严重“三违”人员下达“三违”帮教通知单,进行安全教育和为期三天的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培训完由安全矿长签字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一般“三违”人员都进行了处罚,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和理解到“三违”不除、难保安全的重要性,有效遏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记得在今年4月份的安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检查时,某队组的巷道里有一处积水,安全科给予了经济处罚,队长不服气,认为处罚过重,在公司早会上提了出来,要求减免处罚。刘铁栓据理力争,照罚不误,确保了安全奖惩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刘铁栓说,干安监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婆婆嘴、铁石心、包公脸”,否则就无法将安全管理贯穿始终。
刘铁栓还有闻名四通的“五最”:在四通煤业的科级干部中,数他下井跟班最多、嘴最碎、眼最尖、腿最勤、检查的最细,相反,矿工兄弟们不但不烦他,反而更愿意与他接近,与他谈心,更愿意听他指挥。细致而不琐碎,务实而不蛮干。十余年的长期煤矿安全工作实践中,刘铁栓始终坚持“四不”原则,即不做盲目的监管,做到监管有计划、有重点;不做敷衍的监管,每到一处必须深入生产现场,认真检查;不做不执法的监管,发现问题依法处理,执法到位;不做无效果的监管,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执法程序,督促整改,直到隐患消除为止。怀着对煤矿安全工作至诚至爱、对矿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深厚感情,他用心拨响思想、培训、责任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三弦”,融入全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主旋律的恢弘乐章。(通讯员 王来生 马关锁)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