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改联”激发平阳“她能量”

2017-09-22 09:36: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临汾市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实现了“会改联”100%全覆盖。改建后,全市村(社区)执委增加到41300名,基层妇联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妇联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2015年11月,全国妇联下发了《关于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的意见》,2016年3月,《山西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开展村(社区)妇联建设工作的意见》下发后,临汾市妇联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市委高度重视,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妇联改革工作,市委书记岳普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市委副书记雷健坤分别听取了专题汇报并对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市妇联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村(社区)妇联改建工作方案》,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在“扩队伍、建机制、求实效”上下功夫,对基层改建动态要求一周一报,并下乡入点加强督导,将改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确保改建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的显著成果。

  壮大基层妇联力量 充分发挥执委作用

  在改建工作中,我市各级妇联以村(社区)“妇女之家”为阵地,通过横幅、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妇代会改建妇联的目的和意义。在当选的执委中,各村(社区)妇联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组织,在当选的妇女中,有村民小组长、致富女能手、种养殖带头人、矛盾调解员、广场舞领头人以及最美家庭代表等,切实把热爱妇女工作、有能力、有特长、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各类妇女骨干吸纳到妇联组织中来。

  截至2016年11月上旬,我市三级妇联组织全部完成了兼职副主席和执委的配备工作,全市158个社区、2961个村全部顺利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按照专兼挂队伍配备要求,共配备兼职副主席816名,挂职副主席20名,全市四级执委由1807名增加到49839名。全市各村(社区)“会改联”前普遍只有1名妇代会主任工作,“会改联”后,执委从无到有,每个村增加15名左右执委,彻底解决了妇联基层组织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改变了妇联组织建设体系中的“倒金字塔”的状况。

洪洞县甘亭镇妇联成立的“春雨维权服务队”正在为村民调解纠纷。

  为确保大量的基层妇联成员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作用,市妇联创新管理机制,挖掘“会改联”后的组织和人才优势,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临汾市妇联关于加强兼职副主席、执委工作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执委的个人特长,围绕妇联重点工作确定执委履职的目标任务,发挥执委在思想引领、巾帼建功、脱贫攻坚、家庭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

  市妇联围绕重点工作,探索执行“1+10”工作法。即每名执委固定联系10名妇女群众,农村重点联系老、弱、病、困及留守妇女,社区重点关注进城务工妇女、失业女工、城市高知女性等,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QQ等形式每月至少联系一次,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妇联组织送到妇女群众身边。执委们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其高涨。

  为有力推动城乡社区妇联组织扎根村民小组、楼栋网格、文化广场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开展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联动,通过轮值主席制度、参加区域联席会议方法,确保区域妇联组织活动常态化开展。明确规定参加执委会的人员范围、会议时间和主要内容,每名执委每月轮流担任妇联轮值主席。兼职副主席除牵头一个年度项目课题外,每月轮流担任同级妇联轮值主席,确定一项主题活动并组织开展实施。兼职副主席、执委还要积极参加单位和居住地所辖区域内妇联联席会议,发挥督促指导、协调整合、推动落实的作用。轮值主席制度使各级妇联举办的各类活动更加丰富,仅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全市四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系列活动就达452场次、10万余人次参与。

  同时,为进一步明确执委的职责和任务,增加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市妇联为全市49839名执委配发了统一印制的《执委联系妇女工作台账》,要求执委以日志的形式详细记录开展联系妇女工作的情况,包括联系人基本情况、困难问题、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经验做法等具体内容。工作台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3万多名执委已联系服务妇女群众上百万人次,确保了各级执委根植妇女群众、服务妇女群众,发挥了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及脱贫帮扶员等作用。在助力建档立卡妇女精准脱贫中,各级专兼职干部各显所能,去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460余期,3万余人次接受了培训,近万名妇女实现转移就业。

  干了24年妇女工作的洪洞县赵城镇后村妇联主席李翠红高兴地说:“改建后,村里增加了15名执委,出主意的人、干活的人都比以前多了,现在的妇女工作更好做了”。

  襄汾县赵康镇执委刘云芳自豪地说:“我带着妇女搞绣球,以前大家还不一定信我,现在我成了妇联人,大家跟着妇联来致富,跟我学习的人比以前多了两倍多!”

  翼城县唐兴镇城内村9个执委4个担任村民小组长,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其余5人分别带领妇女搞丝带绣、跳广场舞、开展“德孝文化大讲堂”、进行家庭矛盾调解和信访接待工作;浮山县兼职副主席陈华发挥自己农委工程师特长为县印象田园中妇女种植大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累计提供各类信息362条、技术指导635人次;安泽县妇联执委、松针枕有限公司领头人常虹吸纳妇女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实现了带动贫困妇女劳动力就地转化,增收致富的目的。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刚一柔服务百姓

  法官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巾帼热情果敢、柔情似水。

  洪洞县人民法院甘亭法庭庭长兼县妇联副主席田亚欣,两种身份,双重职责。甘亭法庭利用田亚欣的职业优势,在辖区内以乡镇妇联为单位,成立了3支“春雨维权服务队”,分别联系各村执委,构建起了覆盖辖区91个乡村的法院、妇联联动大调解网络,将法院的审判职能与妇联的维权职能进行了有效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法院家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同时打通妇女维权工作“最后一公里”。

尧都区妇联组织平阳之花艺术团为贫困山区孩子编织毛衣。

  乘着“会改联”的东风,以家事审判改革为契机,洪洞县人民法院创新基层维权模式,在家事审判联动工作中探索出“一二三四五”维权工作模式,即县妇联与县人民法院联合建立家事审判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两个平台,即在县人民法院、基层法庭设立家事审判合议庭,妇联组建的爱心妈妈团队等4支队伍参与陪审和调解;注重三个环节,坚持诉前调解促和、诉中陪审配合、诉后回访结合,将调解服务贯穿始终;建好四支队伍,即妇联专兼职维权队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人民陪审员队伍、心理咨询师队伍,形成覆盖全县的维权队伍网络;坚持五个创新,即创新亲情修复机制、心理疏导机制、跟踪回访机制、宣传引导机制、联动调解机制,使调解工作在规范中依法开展。联动机制实施以来,妇联共参与调解家事纠纷案件511件,调解成功334件,调解率达65%,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夯实基层维权基础,亮起妇联维权旗帜。洪洞县妇联和县人民法院以基层妇联组织为依托,建立了各级妇联主席、副主席、执委为成员的县、乡、村三级家事纠纷调解网络,实现了上下联动、纵向到底。现有乡镇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站16个,村(社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464个,基层专兼职调解员5835名,达到村村有调解室和调解员,将维权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同时以县人民法院现有的5个基层法庭为基点,分别辐射联动辖区内乡村妇联,形成覆盖全县464个村的家事纠纷调解网络。妇联干部在村里遇到棘手的事,可以直接向法庭咨询寻找法律支持,也可以邀请法官进行巡回调解。法庭对妇联干部调解达成的协议予以确认,确保妇联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

  在妇联参与家事审判过程中,田亚欣牢记自身的双重职责,发挥好法庭和妇联两个工作平台优势,为维护好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扎实工作、积极奉献。通过组织法律培训、开设道德讲堂、发放联系卡等形式,提升维权队员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妇联干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依靠法律化解矛盾。她还把群众平时咨询较多的问题和一些普法的案例编印成法治宣传资料,由维权服务队员免费发放给群众,同时建立法官与村妇联主席、执委等维权成员的联系制度,维权队员对群众遇到的问题可及时咨询法官,定期或不定期完成法官交付的案件跟踪、回访和帮扶任务,协助法庭做好裁决后的调解、息诉工作,巩固维权效果。

  甘亭镇刘家垣妇联主席调解赡养案件、燕壁村妇联执委李雪萍参加土地纠纷陪审、苏堡镇妇联执委孙丽琴在古县村进行家事案件回访……

  甘亭镇北杜村孟大娘老伴去世后,三个儿子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该村妇联主席主动与法庭联系,请求法庭予以调解,法庭干警与妇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多次入户调解,最终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一年后再次回访,老人与当初求助时的落寞神伤判若两人。

  从调解、陪审、回访到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妇联队伍已经成为了群众身边维权普法的宣传员、家事案件的回访员、妇女维权的信息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

  “春雨维权服务队”,如它的名字一般,将法律条文进行的维权行为润以及时珍贵的丝丝春雨,田亚欣无不感慨:“法庭和妇联相联合,法庭是妇联维权工作的根,妇联参与家事案件使法院不再单打独斗,受益的是老百姓。”洪洞县人民法院院长杨益明如是说。

  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幸福甜蜜溢满心田

  “会改联”要破解基层妇联工作目标针对性不强的难题,精准聚焦服务妇女求知识、求致富、求健康、求幸福的需要,推动基层妇联工作向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转变。古县妇联成功引领基层妇女创业就业的做法值得学习。

  在古县,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协会集研发、设计、培训、制作、营销为一体,是古县第一个纯手工艺“妇”字号企业。该协会的成立,为广大农村贫困妇女和城区失业妇女提供了一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就业渠道,被广大妇女称作“没有围墙的工厂”。

古县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学员参加土织布制作技能培训。

  协会会长任俊凤是古县小有名气的“能人”,她充分发挥县妇联执委作用,常年坚持培训有意愿的妇女,特别是建档立卡户贫困妇女,近两年共举办手工编织类培训班16期,培训妇女900余人,新增3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协会还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并孵化了3个以村妇联执委为主体的工艺品制作协会,吸纳3000多名妇女参与学习手工艺品制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84人,人均月收入1300余元。

  40岁的曹红艳是旧县镇皂角沟村人,她是俏春姑第一批“十字绣”制作培训班的学员,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加入俏春姑协会后,她通过“十字绣”制作每月能增收2000余元,平常她还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做些手工布艺、绣鞋垫的活。通过夫妻两人的共同努力,如今他们还在县城买了楼房。“既能顾家又能挣钱,咱农村妇女的腰包鼓了,腰杆也直了”,现在的曹红艳还是镇妇联执委,尝到了创收的甜头,怀有感恩之心的她想要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南垣乡店上村贫困妇女刘金莲今年59岁,丈夫因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不能干农活,仅靠刘金莲耕种十余亩地维持生计。通过参加俏春姑土织布制作技能培训,刘金莲在家里放了一台织布机,在料理家务、经营农活之余,靠织布每月能增收1300余元,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现在的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临汾市人才工作基地”,承接全市“1+N”梯次帮带系列培训,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等殊荣。

  “让基层无业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创业就业,妇联就是她们的‘娘家’和主心骨”,从事妇女工作10年来,古县妇联主席许丽见证了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的成长和每一位妇女的变化,她把希望妇女生活的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美好愿望化作实际行动融入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同样,在古县石壁乡胡洼村,村妇联也发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

  胡洼村有252口人,其中妇女117人、妇女党员2名。该村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工作。2016年8月顺利完成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选举产生胡洼村第一届妇联执委13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4名,进一步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工作力量。

  去年以来,胡洼村妇联充分利用石壁乡妇联区域化建设成果,与坐落于石壁乡的华兴农业生态发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将该公司的油用牡丹项目引进村,通过“公司+农户入股”的方式,探索出“核桃+油用牡丹”林下间作新路径,有效利用核桃林间的空闲地,实现核桃和油用牡丹产业的共赢发展。胡洼村共流转核桃经济林地1500亩用于林下间作油用牡丹,同时利用荒山栽植油用牡丹2000余亩。

  会改联后,新一届妇联主席刘金莲积极带动本村36名妇女从事油用牡丹的栽植、除草、管护和采收工作,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在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顺利脱贫致富。全村十余户贫困户已于2016年底脱贫。

  在胡洼村妇联的积极努力下,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巾帼文明示范村。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破现有的组织构架和服务模式,充分体现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市“会改联”使更多妇女群众成为基层妇联成员,通过一联十、十联百、百联千,最大限度把广大妇女群众吸引、凝聚在一起,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妇联组织工作覆盖有效性不够的难题,激发了基层妇联组织活力。如今的平阳大地,“她能量”迸发,广大妇女成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奋勇争先。

  (本版图片由市妇联提供。)

  新闻链接

  什么是“会改联”?

    将过去行政村(社区)的妇代会普遍改建成村(社区)妇联,纵向向下延伸扎根,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组、社区网络、居民楼栋等妇女生活最小单元建立妇女小组;横向打破户籍限制,向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各类兴趣组织等拓展,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通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6月7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带队来我市调研督导妇联改革工作。宋秀岩对我市妇联改革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给予了指导和充分肯定。

  7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青妇科侨解决基层“四缺”问题共建共用党群基层活动和服务阵地经验交流会。临汾市妇联作为基层妇联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8月26日,中央召开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并作了重要讲话。临汾市妇联作为基层妇联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汇报。

  9月11日至12日,全省妇联深化改革观摩培训会在我市召开。省妇联主席张葆,市委书记岳普煜,省妇联副主席李菲、刘一平、王玉花,以及市领导雷健坤、陈纲、陈忠辉出席培训会或一同观摩。培训班成员先后前往洪洞县法院和秦壁村、尧都区屯里镇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襄汾县荷花园农业产业园、市规划展览馆等地,现场观摩了洪洞县妇联参与家事审判改革、秦壁村“会改联”、屯里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等情况,参观了“平阳姐妹”巧手产品,观摩了市妇联改革资料,详细了解了我市妇联深化改革工作典型做法和经验。

  记者 荀丹薇 李卫红 闫晏宏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