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赵若竹:6年运动生涯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2017-09-15 10:24: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我市运动员赵若竹以总成绩250.9环的成绩夺得金牌。“黑马选手赵若竹”,许多媒体和射击运动爱好者用了这样的描述。

  的确,这是年仅19岁的赵若竹在6年的体育职业生涯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同时,在该项目的团体赛中,赵若竹和队友裴蕊娇、苗婉茹以1252.9环的成绩摘得银牌。

  此次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团体赛,名将云集,有伦敦奥运会冠军易思玲、上届全运会冠军武柳希及今年刚刚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的史梦瑶。

全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前,赵若竹向观众致意。

  今年8月31日上午进行的资格赛中,赵若竹以421环、第二的成绩进入决赛,“这是我赛前训练的平均水平”,对于进入决赛,赵若竹胸有成竹,而易思玲、武柳希两位名将均止步资格赛。

  8月31日下午决赛开始,第一组5发子弹打完后,赵若竹排在第7名,接下来的比赛中她一路势如破竹,名次不断提升,18枪之后她就稳居第一,并逐渐拉大与第二名的距离,“赵若竹越打越稳”,直播中,解说员这样评价她的表现。“倒数第二发子弹打完后,我跟第二名相差2.1环,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可能要夺冠”,尽管最后一发子弹赵若竹只打了9.9环,但因为前面建立了明显优势,并不影响名次。在宣布获得冠军后,赵若竹冲身后观众台上的教练露出腼腆又灿烂的笑容。

  赵若竹的夺冠,实现了我市竞技体育在全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和奖牌零的突破。赛后,市委、市政府特发出贺电表示祝贺。

  亲历赵若竹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当场赋诗一首,以示祝贺!

  赞若竹夺冠

  射击赛场众扬镳

  我赶你追再攀高

  红颜少女多奇志

  若竹揽金分外娇

  一

  9月8日下午,在位于埝下的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化射击场馆,记者见到了赵若竹和这次一同参加全运会比赛的苗婉茹、王啸林。趁着这次赛后休息的空当,他们要亲身感受下新场馆的现代化气息。

  “我和啸林还没有在新场馆训练过,这里2015年才投入使用,而我俩在2014年先后进了省体工队。旧靶场的条件很艰苦,不像这里,硬件设施这么完善。”赵若竹边跟记者聊边整理衣服。

  换上射击服的他们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动作笨拙。射击教练陈洁告诉记者,一支步枪重约4.2公斤,为使人枪紧密结合,增加稳定性,射击服的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既硬又厚,不借外力支撑,衣服和裤子就能直挺挺地“立”在地上。正因为射击服特有的硬度和强度,才能够支撑运动员的身体,固定他们的动作,不让姿势来回变化,以达到保护运动员的肩部、腰部和腿部的效果。

  “我们一年四季都是这套行头,最舒服的季节就是春秋,这身衣服夏天穿很闷热,冬天又很冷。训练场夏天没有空调,冬天在练习50米口径的时候,由于靶在外边,训练时所有对应的窗口都会被统一打开,所以室温会很低。一般训练完之后脚都会被冻麻。”苗婉茹的话道出了射击运动员训练的艰辛,但对运动员来说,训练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装弹、举枪、贴腮、瞄准、扣动扳机,砰!训练现场,记者化身小迷妹,被“神枪手”们帅气的动作惊呆了。“状态好的时候一上午会练习子弹150发左右,下午练习子弹100发左右。状态不好的时候一天也要练到子弹200发左右。”赵若竹告诉记者。而在记者看来特别帅气的射击动作其实非常枯燥,他们每天都要对着一个黑色的靶点不停地射击。

  电子靶黑色部分从四环到十环只有一毛钱硬币那么大,子弹的直径是4.5mm,而靶心只有0.5mm(±0.1mm),跟针尖大小差不多,而这0.5mm还要被分成9份,打到最中心才会得到10.9环的好成绩。在这次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赵若竹最好成绩是打出了两个10.8环。

  交谈时赵若竹会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或许是多年从事射击运动的原因。由于射击运动项目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不仅要能吃苦、能抗压、有耐性,更要能静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镜头中一样,每当大家提起她那骄人的成绩时,赵若竹都只是淡淡一笑,短暂休整过后,她又要回到紧张有序的训练当中,她还是那个沉稳刻苦的小女孩。

  二

  看着自己培养的队员逐渐成长起来,不断在国家级比赛摘金夺银,郭小燕满心喜悦,对她们寄予厚望:“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她们的奥运冠军之路依然艰辛,希望她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更高更强,为临汾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郭小燕和卢云岗是临汾体校的射击教练。1992年,我市体校将22岁的郭小燕和丈夫卢云岗从省体工队聘请回来,为我市培养射击人才。多年来,他们培养出多名优秀射击运动员,为我市的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时的体校属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一部分,2011年年初,体校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分离出来。同年春,赵若竹成为郭小燕夫妇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师徒情分以及赵若竹与射击的缘分由此开始。

  体校独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

  2011年4月,在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一年级122班。“语文课后,郭教练进来让我们全体起立,她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走到我身边让我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一眼就相中赵若竹,说是直觉,其实更多的是郭小燕多年经验的累积练就了一双慧眼,她邀请赵若竹“五一”假期到南机场靶场射击,赵若竹爽快地答应了。

  “真枪实弹的射击比打气球好玩,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当时的赵若竹不懂射击的含义,也不知道选择了射击以后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但一腔热情化作“好玩”、“喜欢”的纯真和执著,她告诉父母:“我要学射击。”

  王啸林也是郭小燕从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挑选出来的队员,他和赵若竹同时进入射击队。这个身高一米八四、阳光帅气的男孩在第一次扛起枪射击的那一刻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在2014年全国射击锦标赛,王啸林获得个人第三名。

  和赵若竹与王啸林不同,苗婉茹来射击队算是一个巧合。2013年,苗婉茹和妈妈一起陪表哥来南机场靶场练习射击,卢云岗教练让苗婉茹也试一下。这一试,苗婉茹和哥哥一起留在了射击队,从此爱上了射击运动。2015年12月,苗婉茹也入选省体工队。2017年7月苗婉茹在山西省射击冠军赛中荣获女子步枪三项冠军,破全省最高纪录。

  除了去学校选拔人才,郭小燕告诉记者,她的许多队员是“捡”来的,大街上或是出差途中,发现有眼缘的好苗子,郭小燕就极力说服他们来临汾射击队学习、训练。

  “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家长,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愿意相信我们,那种理解与信任,让我感动。”当时的射击队条件很艰苦,极其缺枪缺弹,面临“没米下锅”的局面。“家长信任咱,不能耽误了孩子”,不得已,郭小燕跑到省里去借枪借弹,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才有好转。

  2012年,我市成立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郭小燕担任主任一职,主要负责行政和后勤工作,卢云岗是专职教练。夫妇二人对外分工明确,而实际上,由于人手紧缺,从队员的训练到生活起居都是郭小燕夫妇亲力亲为。当时的靶场条件依然艰苦,夏天到处是苍蝇蚊子,冬天训练场由于没有专职人员烧暖气,暖气供应不好,孩子们的手冻得像蘑菇,但依然坚持训练,寝室的锅炉是卢云岗自己烧的,怕孩子们晚上睡觉冷,他一晚上要起来几次给锅炉添煤。

  不时敲敲打打,再哄一哄,即使心疼这些孩子,郭小燕在他们面前依然要摆出师父的威严。赵若竹在训练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是郭小燕和卢云岗重点培养的队员。但在2012年省射击冠军赛前夕,她思想开小差,没有集中精力备战比赛,郭小燕知道后当即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训斥过后郭小燕给赵若竹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我希望你不做井底之蛙,眼光放长远,大胆大气大格局地往前走,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从此以后,赵若竹沉下心来,更加刻苦地训练。2014年年初,她入选省体工队,站上更高的平台,在当年省运会就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2015年全国射击锦标赛,赵若竹获得女子50米步枪三姿(卧、立、跪3种姿势)的季军。

  无论站的多高、走的多远,在赵若竹心里,郭小燕一直是她前行的引导者和精神支柱。

  今年7月份全运会热身赛期间,赵若竹的扁桃体炎症复发,当时她上午打比赛,下午去医院输液,大赛在即,身体的不适给她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热身赛结束后,赵若竹多次向领导请示,想回家调养身体。当时正处于备战全运会的关键时期,出于安全考虑,领导没有同意她的请求。当时,郭小燕去省体工队办事就顺路去看了赵若竹,见到郭小燕的那一刻,赵若竹爬在她的肩头大哭:“教练,我好难受,我想回家。”抱着哭泣的赵若竹,郭小燕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却又不敢让她看见,“没事宝贝,坚持,挺过去就是胜利,后面还有教练在,一切有我呢”,此时的郭小燕不想做那个严厉的教练,怀里的赵若竹就是她的孩子,她要用母亲般的温柔温暖孩子的心,安抚她,爱护她。

  情绪平稳后的赵若竹没有回家,赛前他们有一次集体调养,出去玩了几天,心情放松下来,她的病痛也消失不见了。

  “我们发展体育运动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多少冠军,而是要把体育运动及国防教育向全社会普及”,基于这样的目标,郭小燕在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初中部设立了一个射击培训班,“把孩子们从游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多一项爱好,培养他们用心做事的生活思维方式,锻炼他们集中精力的专注力,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发掘好的射击苗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射击运动员。”现在,除了日常的训练管理工作,郭小燕会分出精力做些射击项目的普及推广工作。

  三

  比赛时,若竹的家人一直在电视机前给她加油。比赛结束后,妈妈辛亚琴给女儿发了一条短信:人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坚持喜欢的,但不强求,妈妈只要你幸福。

  赵若竹从小生活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她有一位会放手的妈妈。

  妈妈辛亚琴回忆,孩子有一天放学回家说,有个漂亮阿姨是射击教练,想要她去学习。从没听说临汾还有射击队,对于这样“高大上”的运动项目,辛亚琴也很好奇。

  根据郭小燕电话告知的地址,辛亚琴亲自去实地“考察”,“条件真的是很差,房间潮呼呼的,还是土院子,下雨水都流不出去,实在不放心把孩子放在那里。”赵若竹是家里的独生女,不同于妈妈的舍不得,起初若竹爸爸反对她走运动员的路是因为他希望女儿的未来是好好学习文化课,考一所理想的大学。

  “关键还是看孩子,若竹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也是一个很能坚持的孩子”,带着些许忐忑,辛亚琴给郭小燕打了一通两小时的电话,把她的不舍、顾虑统统说了出来。

  “凭我多年选拔人才的经验,若竹是个好苗子,而且现在运动员也能上大学,运动员的上学路很宽松,不用担心。”对于自己看上的苗子,郭小燕非常坚持,极力劝说若竹爸爸妈妈相信她。也正是郭小燕的此番话以及她的坚持,辛亚琴与丈夫决定让孩子试试。最后,三方达成一致: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六、周日去靶场练习射击。

  然而,在学习射击这件事上,赵若竹将个人主见发挥的淋漓尽致。那是一个周一的下午,学校放学后,赵若竹把所有课本都背回了家,“我喜欢射击,我要去学。”当时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父母与她约定:向学校请一个月假试试。“她能坚持下去吗?”辛亚琴心里打鼓。

  “宝贝,苦不苦?”这是辛亚琴那段时间最常问的一句话。

  “苦,但我喜欢。”赵若竹每次都干脆地回答。

  一个月后,赵若竹正式成为一名职业射击运动员,4个月后她就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我和若竹爸爸当时真的好高兴,坚定孩子的选择是对的。”若竹妈妈欣慰地说。

  而说到若竹的成长,辛亚琴最想感谢的是郭小燕夫妇:“卢云岗教练一天24小时陪护着孩子们,有时候还要烧锅炉、做饭,把每一位运动员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孩子在叛逆期不愿跟父母说话,郭教练经常跟她谈心,他们既是教练又是父母,他们对孩子们的付出远超过教练的职责。”

  辛亚琴回想起来,从接触射击运动开始,若竹渐渐变得懂事、独立起来,有时会让她心疼。

  若竹爸爸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局警航队的一名航电师,因距离遥远,若竹的教育培养责任主要落在了妈妈身上。妈妈辛亚琴是一名教师,为不错过女儿的成长只能放弃了夫妻团圆的机会。

  2012年暑假,辛亚琴的工作也调到了鄂尔多斯,在她参加培训时,赵若竹正在沈阳参加外训。母女俩通话时,赵若竹会跟妈妈分享每天的训练、生活,跟女儿分开之后辛亚琴突然意识到,她也不过是一个14岁的孩子,在别人的家庭,这个年龄的女孩子还是会向父母撒娇的。“我不能留孩子一个人在临汾,我要陪她长大。”这样强烈的念头让她毅然放弃团圆的机会,回到女儿身边,“我不想干涉孩子的人生,但在她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希望能陪着她,哪怕什么都不做,我和她的心里是踏实的。”

  2013年年初,赵若竹动了一个小手术,妈妈一直陪在她身边。进手术室前,她跟妈妈念叨着:“妈妈,不知道教练还给我留枪了没?”当时射击队买了一批新枪,赵若竹因为生病没领到。听到这句话,辛亚琴的眼泪当即就在眼眶里打转,别的小孩做手术可能会哭会闹,女儿却很平静,有时候真希望她不要那么懂事。赵若竹手术时,郭小燕给辛亚琴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让妈妈转告若竹,她的枪留着呢,就等她回去训练。

  妈妈的爱陪伴赵若竹长大,她和妈妈成为了有默契的好朋友。

  赵红是赵若竹在省体工队的教练,平常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若竹会向妈妈抱怨,赵教练太苛刻,别的队都休息,她们却要一直练。辛亚琴知道,自己只要充当好孩子的倾诉对象就好,发泄过后,她依然是那个刻苦用功的好孩子。

  每天晚上7点到9点半,赵教练允许队员使用手机,若竹每天都要跟妈妈视频,这也是母女间的幸福时光,辛亚琴从不过问女儿的训练成绩,怕她有压力。

  若竹有时候会困惑地问妈妈:“是不是我的表现不好?赵教练很少夸我。”“听教练的话,做好自己”,赵若竹不知道的是赵教练经常跟妈妈夸她是一个有悟性、有灵气的选手。

赵若竹载誉归来。高卓然 摄

  2015年7月,结束全国射击锦标赛后,赵若竹回到家,抱着妈妈说:“妈,这一年我太累了。”在妈妈怀里,她不需隐忍,不用假装坚强。“真的很心疼”,每提及此事,辛亚琴还会止不住落泪。

  2013年,辛亚琴因为生病,身体状况变差。去年,病情再次复发,本想向女儿隐瞒病情,但激素药物让她突然变胖,若竹很快就发现了。住院时,若竹的休息时间就在医院陪妈妈。一直以来依赖妈妈的孩子长大了,心智成熟了,还总是给妈妈宽心:“妈,不要怕,你会好起来的。”

  赛后现场采访,有记者问赵若竹下一步有什么想法,“我想回去陪妈妈”,她已迫不及待地想与妈妈分享成功和喜悦。

  竹子,每一次拔节都会把根向下扎得更深。是的,赵若竹如同竹子一样,每一天的训练都是积蓄力量,每一次比赛都让她成长、站得更稳,希望她未来的人生道路势如破竹、一往无前、节节攀升。

  编后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我市运动员赵若竹以总成绩250.9环的成绩夺得金牌。赵若竹的夺冠,实现了我市竞技体育在全运会上金牌零和奖牌零的两个突破。比赛场上没有侥幸,金牌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赵若竹为之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同时也记录着她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让我们祝愿赵若竹在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为体育事业争光添彩。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闫晏宏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会改联”激发平阳“她能量”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