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法显故里 再续“法”缘

2019-11-03 08:44: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他,是中国到天竺取经求法第一人、是世界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他在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1600多年的印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被誉为“一带一路”开拓者。他,就是临汾历史名人——法显。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给出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

法显故里 再续“法”缘

斯里兰卡总统为市法显文化研究会颁发“国际法显文化特殊贡献奖”。

国际法显文化特殊贡献奖奖牌

2018年11月,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市代表参观法显文化馆。

  临汾新闻网讯 法显(334-420年),俗姓龚,山西临汾人,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以65岁高龄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赴西天(天竺)取经。一路途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没有路径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的戈壁沙漠,翻越崖岸险绝、荆棘遍布的葱岭……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不忘初心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坚韧不拔,历时14载,游览30余国的法显最终修成正果,由海路携经归来。

  法显是中国年岁最高、游历最广、开辟海上丝路的先驱者,是海陆并遵,广游西土,留学天竺、携经而返的第一人,比玄奘早了230年。他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高度评价法显,足见法显文化影响之巨大深远。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时,曾发表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2019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中尼山水相连,世代友好。1600多年前,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合作翻译了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

  正如著名学者、教育大家季羡林所说:“法显之所以高出众人之上者,因为,他是有确凿可靠证据的真正抵达天竺的第一人。”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认为:“法显到过中亚和印度的几乎每一部分。忍着难言的艰辛和困苦,长途跋涉到印度去取经,带回来大量的佛经进行翻译。在这些朝圣者当中,第一个伟大的名字是法显。”

  法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非常高,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一提到中国,很多当地人首先说起的就是法显。而且法显在世时撰写的《佛国记》,被译为英、法、日、印地、尼泊尔、乌尔都等多种文字,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法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年纪最大的留学生,又是一位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他不忘初心、甘愿奉献、勇于担当、励志好学、自强不息、乐于践行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极限、舍身求法的伟大壮举,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是中华民族之光荣,是临汾人民之骄傲。

  高光时刻

  1620年前,在65岁高龄时,法显凭着一分担当和责任,凭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求真务实、舍生取义精神,也凭着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信念,跋山涉水,舍命求真,去印度收集佛教经典。在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居住2年,求得经典后从海路回国,历尽九死一生。法显创造了一个堪称传奇的壮举,成就了中国佛教的神奇篇章。

  “冯会长,法显法师一路西行途经游历结缘了很多国家,经行之处或多或少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可为什么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千百年来斯里兰卡对法显法师始终‘情有独钟’格外推崇?”

  “这是因为,在斯里兰卡佛教史上,法显同样是名声显赫响当当的重要人物。法显西行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留学两年,与斯里兰卡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谱写了中斯友好交流的最早篇章。如果说临汾市是法显第一故乡,那么斯里兰卡应该是法显的第二故乡。斯里兰卡的中学教材至今仍有法显的故事,说明了斯里兰卡对法显的认可程度。”随着与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冯春海的交流逐步深入,记者的疑团也渐渐打开。

  法显大师西行求法所展现的为法忘躯、坚韧不拔、开放包容、无私利他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共同的宝贵遗产。他不仅是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更是有史记载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帕拉纳维达在谈到有史以来访问斯里兰卡的中国人时,首推法显,称誉他为“伟大的旅行家”。

  为把斯里兰卡和中国临汾打造成为“世界法显文化中心圣地”,从而进一步提升两地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文旅产业飞速发展,今年8月27日至9月2日,由斯里兰卡龙华书院主办、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协办的“2019法显文化与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在斯里兰卡各大城市相继举行。

  出席这次论坛的有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先生、斯里兰卡三大部派四大僧团领袖(僧王、副僧王)带领的近百名僧众、斯里兰卡议长、斯里兰卡佛教与西北省发展部、斯里兰卡住房建筑与文化部、邮政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中国临汾市政府代表团、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代表团、法显回国登陆地青岛代表以及法显圆寂地湖北荆州天王禅寺代表等400余人。其中,临汾市政府交流访问团由临汾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华带队出席。

  8月28日上午,论坛活动在斯里兰卡国会大厦开幕,会上,斯里兰卡龙华书院董事长郝唯民先生为特邀贵宾赠送“法显纪念册及法显纪念邮票”;总统西里塞纳先生为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颁发“国际法显文化特殊贡献奖”。

  斯里兰卡邮政部、文化部和佛教部在活动中举行“纪念法显法师西行求法1620周年”邮票首发式及纪念封赠送仪式。纪念邮票图案设计主题是法显像、西行游历图和法显曾经居住过两年的无畏山寺大塔,体现了斯里兰卡人民对法显文化的由衷热爱。

  当日下午,论坛活动继续进行,来自中斯双方的嘉宾以法显文化与新海上丝路的多元构想、法显西行求法与《佛国记》研究、法显故乡对弘扬法显文化的实践为主题,就如何以法显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发展两国文化交流、繁荣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具有战略方面的建议。

  论坛组委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奖励为中斯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临汾市人民政府获得国际法显文化“单位荣誉奖项”;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贾雪梅、刘翠菊、袁维学、冯春海、释心如、张梁等人获得个人荣誉——“国际法显文化荣誉奖”。

  29日上午,活动“移师”阿努拉德普勒市继续进行。市长索摩达萨先生带领市议会各位议员等为与会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与临汾市政府代表团进行了会晤,双方就友好城市缔结、共同建设法显文化学习中心项目交换了意见并互赠礼品。

  29日下午,会议代表团来到法显曾经住过两年的无畏山寺举办活动。斯、中僧团代表举行“纪念法显法师西行求法1620周年祈福法会”。之后,中国佛教协会和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代表团在龙华书院郝唯民的陪同下,参观了法显洞、八大处圣菩提树、大白塔、波隆纳鲁瓦古城(Gal Viharaya)石古寺、康提阿斯吉里派舍利阁寺(佛牙寺)等名胜古迹和世界佛教博物馆,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终身会长刘翠菊女士亲手从法显故里——山西临汾襄陵镇北街村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上摘下树叶,撒在法显洞周围。在无畏山寺法显纪念馆,刘翠菊女士带去白色绢扇供奉在佛像前,代表了法显故里后辈人的浓浓情意。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程学源在会见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临汾市政府代表团和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代表团成员时表示,此次两国专家学者隆重聚会,研学法显文化,弘扬法显精神,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显是临汾人民的骄傲,研究、传承、弘扬法显文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赵华表示,全市将以此次友好交流访问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与斯里兰卡的沟通交流,共同加大法显文化的研究挖掘力度,进一步加深世人对法显的认知、对法显精神的弘扬,让法显精神在临汾、山西乃至全世界得以更好地传承。

  结缘之路

  聊起与法显文化研究课题的结缘始末,冯春海坦陈:“纯属机缘巧合,算是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18岁时,志存高远的冯春海从群山环抱的安泽走出,只身一人来到首都北京。时光荏苒,30多年的创业打拼,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挫折的苦涩……北京,留下了他最美好的岁月和最热血的青春,见证了他激情燃烧的奋斗历程。现如今,他已经是有北京户籍的北京人,特别是一口夹杂山西口音的北京话让人印象深刻。

  “2017年4月,几位北京朋友提议想去安泽旅游,身为安泽人,我自然责无旁贷全程陪同。”

  初春时节的黄花岭景区,满目蓊郁云遮雾绕,风情万种美不胜收。饱览家乡的壮美河山之后,一行人满意归来。在返程的火车上,同行一位老人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临汾有一个东晋高僧叫法显,他在国外很受欢迎,但国内很少有人宣传。”这一意想不到的收获立刻引起冯春海的兴趣。他与这位老人就此攀谈起来。原来老人就是曾任中国驻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使馆文化参赞的袁维学。

  更重要的是,袁维学早在1987年就开始研究法显。并开始着手写法显的小说,最后,终于于1992年完成了4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灵鹫山—东晋高僧法显传奇》(下简称《法显传奇》)的创作。该书由中国旅游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从酝酿到成书,一共花了五年时间。“但遗憾的是书的销售很不好,最后大量书籍当作废品卖掉了”,作者袁维学说出这句话后略显无奈。

  听闻这部在社会上影响力知名度兼具的《法显传奇》已经二十多年没能再版发行了,冯春海的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和遗憾。书是精神承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身为法显家乡的一员,他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自己为《法显传奇》的再版发行工作贡献全部力量。

  特别是作为山西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宣传山西人,讲好山西人的故事。冯春海告诉记者,出资协助袁维学老师出版小说《法显》和校注的《佛国记》的想法由此萌生。

  对冯春海的再版动议,袁维学欣然应允。返京后的冯春海又把这一想法跟家人沟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之后他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法显传奇》的再版发行事务上。他先是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把原书稿逐字逐句地推敲校对,并在与袁维学反复探讨商议后,将再版小说的书名最终敲定为《法显》。

  2018年1月24日,小说《法显》和《佛国记》新书首发式暨“一带一路”法显文化交流会在我市举行。原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先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法显研究专家和学者以及书画家齐聚一堂,交流法显的励志事迹,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发布会现场向原市文化局、佛教协会、临汾法显纪念馆、各大寺院以及研究法显文化热爱者进行了赠书和书画捐赠活动。

  在新书发布会上,冯春海敞开心扉,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新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触:“法显的故事是绝对的正能量,但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了解,特别是网上关于法显宣传的书籍和相关活动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就更加坚定了决心,心动不如行动,自告奋勇参与了小说的校对工作。出版印刷的行动也就此拉开序幕。”

  2017年12月20日,《法显》《佛国记》《佛国记英文版》三本书在贾雪梅、赵兴国、郭晓宏、段秀红等好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印刷,前后用时7个月,冯春海个人出资印刷出版费用十余万元。

  “作为中国人,作为山西人,作为临汾人,我们都有学习法显、宣传法显的使命,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山西人的荣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有人的偶像,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冯春海告诉记者。

  新书首发式的篇章精彩翻过,法显文化研究的课题才刚刚开始。一个更激进的想法在冯春海脑海里迸发——临汾亟需深入挖掘梳理和规划开发实施以法显文化和法显精神为内核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及品牌建设,那么现在有没有个人或者团体正在做这个事情?

  时任临汾市文化局局长董凤妮答复:“目前市里还没有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机构,你牵头来成立吧。”在董局长的鼓励下,冯春海下定决心回到临汾筹备成立法显文化研究会。

  成果斐然

  其实,冯春海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获悉冯春海发心资助出版小说《法显》和《佛国记》后,临汾弘泰城建集团董事长贾雪梅就坐不住了,北京的企业家为了宣传弘扬法显精神这么热心,我身为一个本地企业家怎能袖手旁观?

  2018年1月,那场新书首发式暨法显文化交流会就是由临汾弘泰城建集团主办的。

  还有中国民盟盟员、非遗项目“浇雪山”活动传承人、78岁的襄汾县襄陵镇北街村退休教师刘翠菊女士,在研究会内部,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妈妈”。在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刘翠菊以个人名义为研究会捐款一万元,她现在是法显文化研究会的终身会长。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袁维学、贾雪梅、刘翠菊、王保仁、张军民、郭晓明、郭晓宏、段秀红等很多热心朋友们的帮助下,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成立的时机很快成熟。在临汾市政府和市文化局、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6月1日(农历四月十八法显法师诞辰日),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

  在市区涝洰河公园国学馆内,董凤妮和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会长贾雪梅为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揭牌。

  董凤妮表示,法显是出自临汾的东晋高僧,他以65岁高龄西行求学,历时14年,游历了30多个国家,从陆路去海路回。法显还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虽然法显是临汾人,但之前我们对法显的认知、对法显文化的研究、对法显精神的弘扬做得并不够好。正因为此,法显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有着里程碑意义。希望研究会能把法显的研究放在更广的领域,用世界的眼光、用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来研究和挖掘,带动更多的人来学习法显文化,使法显的精神发扬光大。

  当日下午,临汾法显文化研究会举行了挂牌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术界专家学者包括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姚宝瑄,山西省法显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古典文学教授冯巧英,山西省法显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桂溟,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张焕君、侯慧明、仝建平、姚春敏、杨学勇等教授。研讨会上,20多位专家学者就法显的生平、思想、精神及当代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特别是法显文化与新时代背景下临汾文旅发展的完美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史料记载法显出生地在平阳郡(今临汾市西南)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历史文化不能断代。冯巧英教授建议研究会依托国内外专家学者、山西师大的优势和民间力量,创建一个法显文化研究基地。姚宝瑄教授也提出在临汾南部打造法显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沿着汾河形成一个体现华夏文明的文化旅游区。

  2019年10月10日,记者跟随冯春海来到法显文化馆。循国学馆大门进入,左手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即为《法显文化馆》的栖身处。四合院中央位置摆放的正是法显法师的站立铜像,顺着走廊步入第一展厅,曲折回转的展板陈列寓意法显一生之路的艰辛跋涉;第二展厅介绍了法显游历的主要国家;第三展厅收藏了法显游历路线图、年度表及经书等物品,其中的法显直译经书《大般涅槃经》和袁维学书写的《佛国记》百米长卷可谓两大镇馆之宝;第四展厅集萃了国内各地纪念法显的活动;第五展厅则是以书法展的方式展现历史名人对法显的评价。

  2018年9月19日,位于临汾市涝洰河公园内的法显文化馆正式开馆。记者获悉,法显文化馆的文字部分由袁维学老师亲自操刀,主题展厅由多位专家参与策划,执行会长冯春海作为总设计师、秘书长王宝辉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会长贾雪梅带领和市文化局的指导下,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家慷慨解囊,群策群力,历经半个月的奋战,终于赶在山西省旅发大会开幕前胜利完工。为全省旅发大会在我市召开献上厚礼。冯春海介绍说,法显文化馆免费对大众开放,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法显,学习法显文化,传承法显精神。

  弘扬法显精神,助推“一带一路”文旅繁荣。2019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十八),是法显大师诞辰日,来自国内外各地的嘉宾、专家学者近140人齐聚临汾,举行纪念法显诞辰1685周年暨庆祝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成立一周年活动。

  活动现场,市文旅局局长李艾珍表示,我们要继续加强法显文化研究,宣传法显,推介法显,积极组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把弘扬法显精神和文旅产业相结合,全面展现法显文化内涵,实现多元化文明交流互鉴,把临汾打造成为“法显文化圣地”,进一步提升临汾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临汾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来日方长

  对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全体成员而言,研究会的成立只是研究法显文化、传承法显精神的全新起点。

  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法显文化研究,弘扬法显精神,促进法显文化和“一带一路”的结合推广为己任的法显文化研究会怎样才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更好地担负起这一份历史使命和重任?

  终身会长刘翠菊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她告诉记者,着眼于研究会今后的长远发展,他们首先要把研究会的工作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结合高僧法显最先涉足的“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状况,充分研究,挖掘法显在我国与相关国家交往史上的价值。

  其次,以“法显故里”为名片,敞开门户广纳人才,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络国内外研究法显文化的专家学者,广泛吸收会员,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与法显有关的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提升软实力,把研究会建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同时,把研究会作为传播法显精神的重要组织,传承法显精神。在每年法显诞辰日和农历腊月初八(浇雪山)定期举办纪念活动,开办“法显文化大讲堂”、创办“法显+”等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法显、认识法显、了解法显,让法显精神扎根社会,激励群众,教化四方。

  会长贾雪梅则希望,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尽快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为临汾市的文旅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身为临汾市人大代表的她,曾在市两会中提交“关于在临汾市城乡建设中增加法显文化元素”的建议。

  执行会长冯春海则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法显的故事并不单单停留在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常理教义上,而是能拓宽心态,提升强大内心品格。研究会要学习法显为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法显为目标不懈努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法显重信誉、讲情义、有着爱国情怀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一定以“谦虚认真、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态度,进一步加强法显文化研究和弘扬法显精神,促进“一带一路”法显文化文明繁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秉承法显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精神的衣钵,正年轻的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定会在文化交流和文旅事业的豪迈征程上不断书写一段又一段的丝路传奇。

  丝路新征程,向西再出发!

  记者 王小庚

  (本版照片由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