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首席记者 韩晓芳)精英齐聚,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回报家乡。日前,临汾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邀请60余位在京工作的临汾籍人士欢聚一堂,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王再文教授率先发言。他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临汾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蓝天越来越多,城乡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立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优化组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才能不断增强临汾市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生存。坚持绿色发展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临汾就是要搞生态发展、生态立市,把生态做成临汾的金字招牌,那样会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大唐煤电运营部副主任牛立东立足本职,建议临汾要站在全市、甚至世界的角度谋发展,依托煤、改造煤,将临汾建设成为经济强市。
中核工业总公司办公厅主任牛志刚说,转型发展必须借助大的形势气候、环境,与国际环境相吻合,看清形势,借好东风,乘风而上。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使尧从传说走向现实,是个好的契机,为临汾的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民间研究尧文化第一人”的太阳升集团总经理张向雷建议,临汾要打好尧文化这张王牌,作特色文章,将尧文化打造成临汾最靓的名片,让人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努力将临汾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曾给予临汾机场复航很大支持的原总参作战指挥部副主任邢俊超、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主任张建新对家乡发展也寄予很大的希望:机场的通航,拉近了临汾与世界的距离,扩大了临汾的知名度,希望临汾能再申请开通更多的航线,为临汾的招商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局级秘书韩林宏、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张明、军事法院副院长胡明华则希望临汾在建设法制临汾方面加大努力:我国第一部法典的起草者皋陶是洪洞人,第一部法典出自临汾,所以将临汾建设成为法制强市会有标本性的意义。”
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王军表示,感谢在京工作的临汾籍老乡多年来对家乡的关心和支持。他说:“虽然面对一些困难,但临汾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临汾人民有信心攻坚克难、积极创新、不惧困难、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脚踏实地向目标迈进,把临汾建设成为中西部强市,临汾的明天大有可为,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