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侯耀强 雷红霞)在大宁县二郎山怀抱,到处传颂着东堡村党支部书记刘毅凌带领村民挖穷根、奔富路的佳话。
东堡村共有176户、786口人,耕地面积3500亩。多年来,东堡村群众封锁在大山深处,过着贫困的日子。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在这片穷乡僻壤落地生根,柏油马路把小山村与山外的大世界连接在一起,甘醇的山泉冲走了千百年来喝雨水的烦恼,昔日的穷山村披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盛装,人们过上了甜美的日子,大家都说,今天的好日子托了共产党的福,沾了刘毅凌的光。
刘毅凌担任村干部15个春秋,先后任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2008年担任东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两委”一肩挑,更加增强了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带领乡亲苦干实干脱贫致富,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拥戴和信赖。
修路引水打头阵
要致富,先修路。多少年来,东堡村群众出村行走的是羊肠小道,村民们曾多次投工修筑了一条简易公路,但由于坡陡路窄,多次发生车祸和事故,刘毅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修路,他带领乡亲平整路基、修涵洞,苦战了一个冬春,一条基本标准的乡村公路路基通到了乡政府,他多次抓住项目机遇,争取资金,为这条公路铺上了水泥面,通路那天,村民们无不欢呼雀跃,鞭炮齐鸣地庆祝着大开山门的吉日。
刘毅凌是喝着东堡村的水长大的,他十分理解村民渴望喝上干净自来水的心情,决心要解决东堡村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为此,他多次和乡党委、乡政府协商,经多方协调,他筹集到了资金,带领村民投工投劳,自己更是每天奔跑在施工现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刘毅凌说:“看见大家脸上的笑容,解决大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就对得起党支部书记这个头衔。”
产业开发做表率
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刘毅凌朝思暮想的大事。他按照县上大力实施林果富民战略,着力建设三大基地的农业调产思路,带领党员干部率先发展苹果产业,建起了标准化苹果园,按照培养典型、示范引路的办法,率先扶持10户林果致富户为全村做出了榜样,带动全村户户栽果树,家家建果园,形成了东堡村“一村一品”模式,果树连片栽植,规模经营,科学管理,效益凸显。如今,东堡村建起了1000亩苹果园和1000亩核桃园,其中300亩苹果树、200亩核桃树已进入盛果期,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他在县扶贫局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为三多乡注册制作了“大宁苹果”专用箱,具有大宁品牌的苹果远销省内外市场。刘毅凌在引水解困的基础上,在省药监局、县水利局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苹果产业园区修建了蓄水池,建设了提水灌溉工程,使果园实现了旱涝保收。为了提高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他邀请县农业局和果树中心技术人员来村里进行了技术培训,现场为果农传授技术,并为村民赠送了喷雾器70套、剪刀70把,增强了农民科学管理果树的决心和信心,深受果农欢迎。
为了保证东堡村农网改造的有序进行,他苦口婆心,走家串户,说服群众接受农网改造,并和电业局技术人员一起对全村176户人家的用电线路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很快完成了东堡村的农网改造任务。如今,东堡村的线路规范、用电安全,过去那种私拉乱接、安全隐患潜伏的局面不复存在。他经过和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协商,给村里架起了移动、联通信号塔,使家家户户安装了无线电话,搭起了群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新农村建设洒汗水
刘毅凌带领乡亲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热潮,为村上修建了便民连锁小超市、村级卫生所、图书室、农民休闲广场及整修了支部活动室,把东堡村建设成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刘毅凌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实事。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他千方百计地引进外资,为村里治理了三条沟,打坝造地200余亩。
刘毅凌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12个年头,如今还是充满激情,他说:“要把‘林果富民’的品牌做大做强,让‘一村一品’的乐章响彻二郎山巅,响彻昕水河畔,让父老乡亲过上富裕和谐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