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浮山县东张乡辛璧村农家妇女崔亚梅家中,只见十几位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或纳底或铺棉或扎线,崔亚梅跟笔者说了不到两句话,就被催货的电话打断了3次,她激动地说:“我们这是纯手工制作,现在的布鞋不愁销路,发愁的是生产跟不上,做不出那么多鞋,供不应求!”
在浮山县东张乡,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以矿为生,而崔亚梅却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媳妇,剪纸花、捏花馍、针线活,样样都干得精致灵巧。2004年的一天,他的外甥从太原回来看她,刚一进门,她外甥脚上穿的一双鞋深深地吸引了她,这双咖啡色休闲布鞋,款式新颖大方,他便好奇地问外甥布鞋多少钱,当得知一双布鞋180元,卖出了皮鞋的价钱后,崔亚梅当即与丈夫合计,做千层底布鞋,卖给城里人。说干就干,崔亚梅拿出了平时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们借了几千元,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崔亚梅先后到临汾、运城等地布鞋生产厂家学习取经,她和儿子到江浙一带选购布料,并自己动手设计式样,经过反复的揣摩试做,崔亚梅终于做成了自己满意的布鞋。功夫不负有心人,崔亚梅做出的布鞋刚上货摊就吸引了很多顾客。她抓住时机,用赚来的钱添置了新设备,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尧山足健”手工布鞋,成立了俏媳妇布鞋合作社,收购了邻村几个小的布鞋作坊,又租了两间门面房,扩大了布鞋加工规模。
崔亚梅,把千层底布鞋做成了品牌,做出了规模,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把布鞋变成了通往致富道路的“致富鞋”。“以前做鞋,就是给自家亲戚穿;现在做鞋还能卖钱,忙的时候干农活,闲下来就做鞋,一天挣三四十块钱,孙娃的零花钱就有了!”65岁的邢香菊一边纳鞋底一边告诉笔者。旁边正在裁鞋帮的燕文琴高兴地说:“以前,农闲的时候没事做,就是在家坐着,要不就是串门。现在有事做了,不但一个月能领一千多块钱,还锻炼了身体,没病了,我们几个人每天在这里干着、说着、笑着,以前的关节炎也不犯了。”据了解,为崔亚梅制作布鞋的农村妇女已有300余名,这些妇女中有专门纳鞋底的,有专门做鞋帮子的,有专门打衬子的,还有不少60岁以上的老太太,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都成了做鞋的行家。
在崔亚梅的鞋店,看到的不是土里土气的布鞋,而是一双双款式新颖、美观大方的运动鞋、休闲鞋,甚至还有女式布靴,这些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的布鞋,不但填补了当地布鞋市场的空白,更为周边妇女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现在,崔亚梅的鞋店每年加工布鞋3000余双,可创收16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广州、太原等城市,供不应求。通讯员 周磊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