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武永贤受邀做客《山西农民报》,同去的还有襄汾县民间文学家刘润恩、县新闻中心副主任邓文斌,还有笔者本人。总编王涛先生主持了这次座谈会,报社全体编辑记者都聆听了武永贤对“大讨论”的认识和思考。
在座谈会上,武永贤讲了自己的观点。他直言讲道:“‘以孝治村’不是他的全部做法,准确地讲,他是用国学经典凝聚全村民心,是通过学习传统经典让村民修身立德。”他说:“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那他一定是个道德高尚、智能超人、情趣高雅、包容心强的人。”他还说:“创建和谐社会,农村应当从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做起。”“纵观历史,横看现状,中国传统文化能培养国民的平和、向善的状态,进而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稳定,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态环境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而没有经济的发展做基础,社会肯定难以和谐。”
对孝心和孝力的理解,他说:“孝心在先,孝力在后。孝敬老人关键是要有一颗孝心,有了孝心,无食可以觅食,无钱可以千方百计筹钱。子路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衾’,是孝敬老人的典范,他们并不是有钱人。而如今,缺失孝心的不是缺钱人,倒是一些为富不仁者、为富不孝者。过去天伦之乐,乐的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现在‘三代不同堂’或者‘同堂不同锅’,‘儿子孙子住楼房,老头老婆儿住门房’,‘儿子儿媳取暖用空调,老头老婆儿烧柴火’。为富不仁者大有人在。”
武永贤在那次座谈会上亦以一句话做结论:我这个人很倔,认准的路轻易不会改变,读经诵典,传承儒家学说,我还要坚定地抓下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近年来,武永贤已达到痴迷的境界。
对儒家学说的痴迷,增强了他潜心学习的兴趣。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对国学只是一知半解。于是,在花甲之年,他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国学经典的学习之中。
教育人者首先要接受教育。近年来,他多次自费到外地学习优秀传统经典。
2010年9月,当他听到山东省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在济南办一期孝心示范村工程讲师培训班时,他千里迢迢来到泉城济南,在这里进入封闭式学习,每天早晨6时起床,全天学习10个小时,至晚上10时才能睡觉休息。每天都是听讲“弟子规”,一句一句背诵理解。培训班上他结识了冠县一位酷爱儒学又喜爱书法的王先生,结业时,诸宝楷先生为他赠墨宝一帧,上书:“武训兴学志不摧,永乐声声弟子规,贤德庇荫一方土,明理行道尽朝晖。”此诗不仅巧妙地嵌进了武永贤的名字,而且张扬了武永贤的当代武训精神。
2011年春节,武永贤在央视《百家讲坛》看了时任山西省和顺县常务副县长杨治国与国学大师易中天对话《孟子》。杨治国是因写了一部《小人物对话孟子》而被易中天发现的。当武永贤看了这个节目后,对杨治国产生了敬慕之心。于是,他费尽周折找到了杨治国的电话号码,在电话里他道出了想拜访杨先生的愿望,杨先生痛快地答应了。这年3月30日,武永贤携四位对国学钟爱的好友,驱车到和顺县,当天下午,杨治国先生接受了他的访谈。这一次,他收获最大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对孟母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三迁居址,希冀对孟子有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此行为他以后办母亲培训班打下了思想基础。
2012年9月上旬,他又风尘仆仆,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在那里参加了一个慈善机构办的“行孝道睦家庭”讲习班。此行更坚定了他将孝道文化传播下去的决心。
经过多次外出学习,提高了他对国学重要性的认识。在国学热中,他从贾罕村走进襄汾县城,先后在卧牛广告公司办了两期《弟子规》讲习班,在县党校办了两期国学讲习班。
他还自费或化缘,翻印了《弟子规》《女儿经》《道德经》等国学图书,还印制了6000多份“百善孝为先”挂图,购买了几百件“国学经典讲座”软盘,无偿送给受众。
他还经常随身带一些国学读本,遇到对此有兴趣者,就赠送人家一本。一次,他到临汾市讲学,在公交车上一个年轻人主动给他让了座,他道了声“谢谢”,还从挎包里拿出一本《弟子规》,赠给那位让座者。
武永贤说:我发现,凡是真正的孝子,都是遵纪守法模范,都是勤劳致富模范。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犯了法,父母最不安,要孝敬父母就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也认识到,只有勤劳致富,才能有孝力孝敬父母,懒汉是成不了孝子的。
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树旗帜就是弘扬正能量。他说,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批好人,有“保安哥勇斗歹徒”、“火烧哥舍身抢救落水儿童”、“公交司机忍受痛苦救旅客”、“女儿割皮救父”、“四川少儿奉母”……这里呈现的已不是偶发的个例,而是一个勇敢、善良、无畏、崇高的群体。他们感动着亿万人民,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凝聚起一个时代最强大的正能量。他们用平凡的行动和高尚的品格,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们见贤思齐,奋发向上。中国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由“修身齐家”至“天下大同”,在每个人的修身立德中凝聚推动社会的正能量。
他说,我们应当用孟子的“性善论”来教育国人。三字经里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化人们固守性善,不做恶事。因为你是一个人,不是动物。要做人不做禽兽,你就必须是好人,不是好人就不是人。所以孟子有一句话“人皆可以成为尧舜”,还有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
武永贤和笔者谈话的结论是: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凝心聚力,齐做好人,从孝敬老人做起。
他引用收录于光绪版《太平县志》,由贡生田云撰写的“孝顺歌”,诠释“孝”的社会功能,“孝至父母兮,父母顺焉;孝至兄弟兮,兄弟宜焉;孝至子孙兮,子孙法焉。”孝有感应作用,孝之快乐兮,妙不可言。
他说:“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启蒙教育。因‘文化革命的浩劫对文化的亵渎’,当今社会,特别是农民,缺少的就是启蒙教育。应当重新开展启蒙教育,而启蒙教育首推道德教育。”通讯员 曹文敏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