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产业腾飞农欢笑

2013-08-16 09:49:53 来源:

初秋的午后,骄阳似火般炙烤着吉州大地,让人有点透不过气。

8月8日下午,4辆中巴车行驶在吉县的乡村公路上,车上乘坐着我市农业战线的70余名干部职工,他们顶着烈日,深入吉县的苹果园、养殖场、果品冷藏交易市场及果品加工企业观摩学习。这是8月8日至10日召开的全市特色农业现场会的内容之一。来自市农委的中层以上干部及17个县(市、区)的农委主要负责人参会。

此次会议安排用两天的时间进行观摩。除了吉县外,与会人员还赴陕西省宜川、甘泉、洛川3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果园、养殖公司及苹果加工企业进行学习“取经”。大家边走边看、边看边问,用心体会,用脑思考,总结学习先进经验,发现亮点,取长补短。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吉县与洛川地处黄河两岸,相似的地质气候条件决定了其产业定位。无论是吉县,还是洛川,都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地理优势,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把苹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换领导不换思路,点子真、措施硬,抓出了成效,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2012年,吉县苹果种植面积28万亩,占全县33万亩耕地总面积的84.8%,年产苹果17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000余元;洛川苹果种植面积50万余亩,占全县64万亩耕地总面积的78%,年产苹果75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2000元。洛川人均占有苹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倍,居全国榜首,被人称为“苹果之乡”。

从数字上看,洛川不愧为苹果大县。

“洛川苹果,中国第一、世界品牌。”这是位于包茂高速洛川收费站附近的一幅巨型广告标语。8月9日中午时分,参观团的车陆续驶出了洛川收费站。不远处,一个巨大的苹果造型的大楼,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原来,这是洛川苹果国际大酒店。与之相邻的则是中国·洛川苹果博物馆及正在建设的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在前往县城的街道两旁的苹果形状的路灯、广告牌以及宾馆里印有苹果图案的纸巾、餐盘等,无不印证着苹果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分量。

为了打造苹果“航母”,洛川下大力气在苹果标准园、示范园上做文章。在洛川县旧县镇千亩苹果标准园,记者看到,实行乔化树动态管理的果园内,树冠大、采光好,套袋的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该园采取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扑食螨等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进行防虫,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此外,园区罩着防雹网,有效地躲过了前段时间冰雹的袭击。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该园作为农业部支持创建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园,2012年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达90%,亩均收入1.6万元。2008年被认定为奥运会专供苹果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和俄罗斯、澳大利亚两国的出口认证,其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吉县也加大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于2000年开始建设了面积达1万亩的东城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今年还在园区内规划建设1000亩苹果有机化生产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以“八改十配套”为撬动支点的有机果园创建,全面提升苹果品质。在东城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记者注意到,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内,套袋的苹果挂满枝头,地面采用“黑膜覆盖”技术,安装了频振杀虫灯,搭建了防雹网,推行“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洛川县福塬牧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600头标准化扩繁场、万头育肥场、有机肥生产线为一体的果畜结合的养殖企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把生猪养殖与苹果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配套建设大型沼气池、储肥池,通过沼肥输送管道无偿为周边300多亩果园提供有机肥料。2011年,该场建成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以猪粪便和修剪苹果的树枝为原料生产加工有机苹果有机肥,形成“果—畜—沼”生态循环新模式,提高了苹果内在品质,增加了果农收入。

听到这里,与会人员普遍感到在苹果产业发展思路上,吉县和洛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在寻求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吉县东城乡东旭规模养殖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走“大型养殖场+大型沼气池+苹果示范园”的产业化之路。目前,4个共计300立方米的沼气池正在建设中,建设后,可供附近50余户农户照明、取暖、做饭,每年生产的1000余吨沼渣、沼液,能供应3000余亩果园施肥,辐射带动果园沼气池利用200余户,提升“畜—沼—果”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为给苹果产业“保驾护航”,洛川还组建了苹果技术研发中心、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了苹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仓储交易区,引进美域高等苹果深加工企业,从种植、管理、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全方位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苹果储存、加工方面,吉县也不甘人后,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顶吉食品、大山果业等苹果冷藏及深加工企业,不仅实现了苹果淡贮旺销、季产年销、均衡上市,而且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为扩大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2007年起,洛川每年都要举办国际苹果节,通过果品营销峰会、苹果名优品种精品包装展示展览、现场参观、苹果产品及品牌评优表彰等丰富多彩的会展活动,宣传推介洛川苹果,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目前,“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超过43亿元。

为了让吉县苹果走向全国,吉县的有关领导积极参加山西农博会、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大型会展活动,大力向外宣传推介吉县苹果。吉县苹果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了良好的口碑。

苹果切切实实成了吉县、洛川县农民的“致富果”,难怪当地县领导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苹果书记”、“苹果县长”。

期间,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吉县柏坡底村新农村建设、东城乡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陕西省两家百强示范社——宜川县兴旗、祥源果业专业合作社,甘泉县纪丰现代农业园区,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洛川苹果批发市场等地。

通过观摩,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蓄了力量、注入正能量。

8月10日,在吉县召开的全市特色农业现场会上,吉县、浮山、翼城、洪洞、安泽5县围绕特色产业做了典型发言,会议对全市下半年的农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再鼓干劲,学习借鉴吉县、洛川等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加快我市的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努力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做出应有贡献。(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