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为美丽乡村奠基

2013-10-18 08:54:51 来源:

    “现在管道都已经铺好了,等到年底就能用上天然气。”蒲县薛关镇乔子滩村民代爱莲高兴地介绍到,“现在村里也不比城里差多少,日子那是越过越美了!”今年以来,该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双管齐下,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在张河川村民贺兴义家中,珍藏着一张该村旧村改造工程奠基仪式那天全村合影,在这张照片上,男女老少人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你看这张照片的背景,以前这里除了几口破窑洞啥都没有,现在你再看看,三栋崭新的住宅楼已经建起来了,全村都能住的下,将来水、暖、电、电视、网络一通,物业再实行统一管理,咱村里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张河川旧村改造工程是该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推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一个缩影。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区同建”的部署要求,该县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民共建模式,着力提升新农村社区功能,经过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全县农村面貌大为改善,涌现出刘家山移民搬迁、张河川旧村改造、阳湾村还迁安居等一批亮点工程,实现了“乡乡有亮点、镇镇有样板”,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上,该县着力实施“两大工程、一项活动”,即百里昕水河修复工程,全面铺开东川河、北川河、南川河三大流域治理。目前,东川河生态修复一期河道清淤工程已经完成,二期21公里沿河堤坝、护坡、5座桥梁工程正进行招投标。北川河、南川河生态修复工程正做前期工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投资1453万元,在黑龙关镇14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对项目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进行专项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城乡“脏、乱、差、堵、污”等环境问题,克城镇对沿河、沿路工业废址、废渣进行清理处置和平整,完成工程量60余万方,具备了土地复垦基础条件,山中乡白家庄村路街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工,乔家湾乡货运总站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大型车辆占道停放的交通拥堵难题……一个个天蓝、地绿、水碧的新农村正跃然于该县山水之间。

     三化同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被农业部授予“土豆机械化收获示范县”荣誉称号;农村饮水提升改造,全县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林地面积累计达到96.2万亩,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林业生态县”……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蒲县坚持“三化同步”,奋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村生态化建设步伐,取得显著效果。
    农业机械化。今年争取中央财政补贴300万元,共购进农机具348台件,全县机具数量合计达到4884台件。其中,拖拉机1400台、旋耕机900台、土豆收获机130台,基本实现了玉米、马铃薯机种机收全覆盖。
    农田水利化。该县抓住全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通过积极争取,四沟水库、刁口水库、枣家河水库列入省水利厅更新建设规划,四沟水库年内有望开工建设;投资近500万元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竣工投用,建成了1处县级预警平台、86个雨量站、4个水位站,可对9个乡镇72个村25个企业3万多村民进行雨情监测预警;投资500万元的山中乡提水滴管工程竣工投用,铺设管网40万米,新增核桃灌溉面积2000余亩;投资250余万元,惠及5000余人的农村饮水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
    农村生态化。今年完成投资1512万元,新增造林面积3.99万亩,春季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环村环企绿化等工程,受到了省造林绿化工程督查组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的肯定和好评。沿临午线第一山脊视线范围内,采取“规模造林、连片治理”模式,分年度绿化8000亩荒山。加大林木管护力度,严格落实《封山禁牧令》,加强巡查,重点对清明、寒食、春耕备耕等关键时段和柏山、五鹿山、翠屏山等区域,安排专人定点管控,及时排查隐患,确保林木安全。

     四轮驱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8月份,蒲县山中乡2万亩核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广大农民调产增收的热情更加高涨。近年来,该县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举措,按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原则,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基地推动。打造“十万亩核桃基地”。今年,新栽植核桃2.25万亩、63万株,核桃种植发展到9.4万亩,建成百亩核桃示范基地14个。打造“十万亩马铃薯基地”,依托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种薯、人才、文化和科技服务功能,推广种植优质商品薯5万亩、种薯5000亩、特色薯2000亩。
    龙头带动。设立农业调产基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技术改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培育正茂核桃、昌源粉丝、昕源薯业、龙泉养殖、鼎旺达金蝎、张河川养牛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农民增收致富引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全县累计注册404家,入社成员2318人,入股资金29777万元,形成了良好的规模效应。
    科技拉动。投资38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竣工投用,建成300平方米组培室一座、6800平方米现代智能连栋温室一座、34座原种繁育网棚、专家工作站、马铃薯科技园、马铃薯研究实验室;招录25名专业院校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和农业资源开发中心;按100亩确定一名农民技术员的要求,确定农民技术员225名;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0余场,培训人数4800余人次。
    服务促动。构建县、乡、村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核桃、马铃薯产业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培养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农药,开通手机惠农通信息平台,向群众发布核桃、马铃薯管护,防汛、防火等信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家门咱迎春风……”现如今蒲县农民日子过得就好像歌里唱的甜丝丝、美滋滋。  通讯员张鹏 陈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