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8:59:34 来源:
“古衙黄”小米自2012年冬进入市场以来,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了霍州市特色农产品的“新宠”。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记者走进“古衙黄”的诞生地——霍州市健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一探究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十多岁的公司总经理晁剑峰用自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诠释着这句经典古诗。2008年,当时在企业任工会干部的晁剑峰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因受煤炭市场及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他所在的企业效益下滑、摇摇欲坠,是破釜沉舟、自谋生路还是等待安置、随遇而安,晁剑峰一直犹豫不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朔州偏关县一个农民朋友。通过考察朋友的生态农业公司,看到种地产生的效益,晁剑峰产生了下海自主创业的强烈愿望。2010年,他毅然决然,主动辞职,带上自己多年的积蓄,在三教乡上三教村承包了一部分荒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来没有种过地的晁剑峰,频繁穿梭于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进行详细考察。在不断的考察中,一个集优质无公害小米、豆类等特色种植和肉牛、肉驴等特色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营销的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的雏形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2011年,晁剑锋跑遍了三教乡的沟沟坎坎,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帮助和协调下,他选定上三教村的河滩地作为公司地址。他每天6点多就来到工地,白天盖厂房、整土地、修田间路,事无巨细,件件亲为,晚上与镇、村两级干部一同走进村民家中协商道路用地、租种土地等事宜。深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一年下来,晃剑峰和公司员工们共平整厂房1.3万余平方米,修通田间路8公里,修建肉牛、肉驴养殖基地4个。
要生产优质小米,品种必须优良。“张杂谷5号”因为其在全国小米评鉴会上连续几年荣获一级优质米的称号,而成了晁剑锋的种子首选。“光有好种子是不行的,还要有最适宜它生长的优质土壤,我这里每块土地都有营养医师。”晁剑锋捏着地里的土圪垯,自豪地说。每年春季,晁剑锋都会将地里的土样送到省农科院进行土样检测,根据土质和气候特点,开出适宜种的植物生长的测土配方。为提高效率,晁剑锋专门从朔州购置专业的播种机,采用较为先进的精播免间穴播技术播种,随后进行地膜覆盖保镝提温,在作物生长期中严格按照专家开出的“药方”,实施有机肥。
科学的种植方式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晁剑锋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每亩地比普通种植户多投资500元,产量却可以翻番,亩产谷子450公斤、出250公斤小米,按每公斤小米10元的价格计算,亩产效益可以比普通农户多1700元以上,如果加工成“古衙黄”品牌小米,那效益就更可观了。”2012年,10万公斤“古衙黄”小米一推出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古衙黄”成了继梨湾小米之后又一霍州小米的代名词。2013年,霍州市委、市政府将健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项目列为重点农业发展项目之一。目前,该公司已投资1300多万元,种植谷子、玉米、黄豆等杂粮品种2000余亩,从朔州引进优质肉驴70多头。公司每年可安置剩余劳动力300余人,用工5000多次。
晁剑峰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踌躇满志:种植农作物收获农产品的同时,将地里的秸秆转化成肉牛、肉驴的饲料,动物产生的粪便又将作为有机肥循环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改造将2000亩旱地变为水地,届时每亩地效益将提高80%以上。记者 范韶华